甘孜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式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

A.《贾长沙集》 《王子安集》 《王右丞集》 《嘉祐集》

B.《樊川集》 《刘梦得集》 《王临川集》 《栾城集》

C.《欧阳文忠集》 《周元公集》 《范文正集》 《林和靖集》

D.《七录斋集》 《饮冰室合集》 《惜抱轩文集》 《震川文集》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休息属于法律规定的基本 ,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适当休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②近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将淡水养殖的虹鳟定义为三文鱼”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几乎是一边倒地 和反对。

③正如学者所说的那样,“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还是 人一生的值得恒久思考的问题。

A. 权利  置疑  贯通 B. 权利  质疑  贯穿

C. 权力  质疑  贯通 D. 权力  置疑  贯穿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全不相同的组是( )

A.库序之教②学而遗③秦孝公据崤函之④序八州面同列

B.①不相师②之以桑③举宇内,括四海④登而招,臂非加长也

C.①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②以天下之民③天下云集应④然而不

D.①流血橹②五十者可以帛矣③假舟楫者,非能也④且夫天下非小弱

4、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蔺相如止之 固:本来

B.臣请汤镬 就:接近

C.不如因而厚之 遇:招待、款待

D.左右或欲相如去 引:牵、拉

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何以汝为见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⑧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⑨拜送书于庭 ⑩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①⑩∕②③④∕⑧∕⑤⑥∕⑦⑨ B.①⑥⑩∕②④∕③⑦⑧∕⑤⑥⑨

C.①⑥∕②⑩∕③∕⑤⑦⑨/④⑧ D.①②∕③⑧⑩∕④⑥∕⑤⑦⑨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答题。

西塘的心思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兴修水利,引胥山以北之水入境,故有胥塘,别称西塘。这样算来,西塘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许多世代已经从它身边一一过去,而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

南来北往的客,纷纷慕盛名来看西塘,却又难免与西塘擦肩而过。有的人知道,西塘不仅仅只是一渠水、一座桥、一篷小船或一些旧房子,更不是被杜撰、修改了很多次的传说。于是,他们便在游览的流水线上格外用了些心思,四处看一看,找一找。无奈市声嘈杂、人潮如蚁,目光交错如麻,最后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陷西塘于“其名难副”的怨诽之中。有一些人兴冲冲地到了西塘,抱着手机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微”来“微”去,或随人流在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里找一件儿工艺品,盘算着如何低价买下。还有一些人,要么在某知名景点偷偷刻下“某某到此一游”,要么就是拥着挤着争着抢着在古镇的水巷边、石桥头或一处刻着字的古宅前排队留影,希望自己的倩影在古镇背景的映衬下更加隽永美好。但是,很多人拍完照片一看,人与景儿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地分离着、隔阂着。而那些守候于观光必经之路的本地人,常常以主人的身份向外出租和出卖着西塘。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每天背靠西塘,一颗心却不舍昼夜地悬于客人的背包和口袋之下。对他们来说,西塘不过是一个栖身和谋生的地点。

然而,西塘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开另一程的生命叙事。

水巷两边的客栈是老房子,别致的木质雕花窗,通常都是敞开的。从窗外进去的是风和阳光;从窗里流溢而出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色彩、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有情侣情不自禁地让故事从窗里延伸到窗外。他们用店家备好的钓竿去街溪钓鱼,其实他们并不急于得鱼,他们只是要让那些幸福的时光如街溪水一样缓缓地在西塘流淌。如果能够偶尔从水中钓得一条或大或小的鱼儿,那便是平静幸福中的快乐与激情。当一条指头大小的鱼儿上钩了,情侣们便笑着把渔线收回,小心地将那鱼儿存放在水盆中,宛如存放一枚生动的记忆。两天后,这个曾经拥有甜蜜故事的窗后人去屋空;再以后,又住进一对安详的老夫妇。而那窗前的水巷和拥有很多水巷的西塘,平静得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这梦幻般的细节,让我想起了短暂与永恒。我们之于西塘,正如蜉蝣之于我们。蜉蝣没有能力懂得人类,就像我们没有能力懂得西塘。虽然人类的智者隐约感知到了自身的局限,然而,雄心勃勃的人类从来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与幻灭,即便是拥有了某个闪光的或意味深长的瞬间,也希求将其转化成永恒。

春风掠过水面,从人们的指间溜走,水却记住了春风这短暂的抚摸,于是就有微波兴起,让菱花从水中开出来。菱花艳黄,不久便谢了,如春光莞尔一笑。但在这以后的那些沉寂的日子里,这一渠多情的水,却悄然把那次甜蜜的记忆酝酿成外表坚硬内在甜软的菱角。在水中莞尔一笑的还有一种叫“芡”的植物,花深紫而大。这一切美好而短暂,人类却不甘心。于是,有人将菱角晒干剁成细粒熬粥,一边吃一边回想那些逝去的光景。更有人将芡实采来磨粉、蒸熟、敲敲打打制成芡实糕。这些美味在西塘一传就是几百年。人类就是这样,把自己对永久或永恒的愿望寄托于物,通过物的永恒实现生命信息的传承。

沿着一排排摆满芡实糕和煮田螺的摊子前行,总能在某处房子的阴影中看到一个只管埋头干活而无心叫卖、推销的传统手工匠人。他们有的在织粗布方巾,有的在用当地的一种木材加工梳子,有的则挥汗如雨地加工灶糖。有一位剪纸的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外,专注地裁剪着折叠的红纸,鲜红的纸屑像是时光的碎片,扑簌簌落在她脚下的暗影中。两千多年岁月成就的西塘古镇,就这样点点滴滴凝聚着人类世世代代的心愿和种种努力。但西塘却超越了多情的人类,严严地挡住了我们探寻的目光。

庄子曾在《逍遥游》里描述过一种叫大椿的植物,据说它以我们的八千岁作为自己的一个春秋,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的寿命。如果以此比拟,我们同样不知道西塘到底处于生命进程的哪一阶段。但我一直主观地认为,西塘就是一个年轻俊美的女性。在夜晚的静谧之中,侧卧于水巷边的客栈里倾听西塘,仿佛能清晰地感觉到她沉静安详的呼吸。我曾一遍遍追问那个关于永恒的秘密,但西塘始终沉默不语。

清晨,我站在客栈的窗前,久久凝望着西塘古镇。有一对早起的恋人,正从来凤桥头幽暗的巷口走出,两张脸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像花儿一样明艳灿烂。他们一路徜徉,在靠岸的乌篷船边悄声私语,在美丽的来凤桥畔相拥而立。当他们在永宁桥上再一次相拥而笑时,突然间有些许感动击中了我。如果那庸常的快乐与幸福,能被人铭记,就再没有什么必要去追问那个叫作永恒或永远的字眼儿了。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们之所以看不清西塘,是因为我们身在西塘;我们之所以猜不透西塘的心思,是因为我们就是西塘的心思。

(取材于任林举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第二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擦肩而过,指有些人只是浮光掠影地游览,没有真正领悟到西塘之美。

B.其名难副,指一些人在对照自己的感受而评价西塘时内心的不满之意。

C.到此一游,指个别不讲公德的游人在西塘景点乱刻乱画而留下的痕迹。

D.不舍昼夜,指西塘本地居民为了给游客提供服务,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西塘的古老。

B.文中第四段写到的小情侣与老夫妇,是“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中的一部分。

C.第五段中作者借“我们之于西塘”的尴尬,批评了人类在认知领域的盲目乐观。

D.第八段中作者从“感觉到她沉静安详的呼吸”的角度,写西塘之美的内在深沉。

【3】在西塘,作者是怎样从许多“闪光的或意味深长的瞬间”体会到人类“从来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与幻灭”的?请简要概括文中相关内容。

【4】依据文意,“西塘的心思”应该如何理解?作品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概括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神奇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诗中借用典故,写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托春心于锦瑟表达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设伏),也与下文“_____________”遥相呼应。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欧阳修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①谢法曹:即谢伯初,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许州有一个小西湖。②诗人被贬谪为湖北宜昌峡州夷陵令。友人谢伯初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酬唱佳作,“白发题诗”这一句是说诗人在美丽的春日西湖提笔给谢法曹写信。

B.“雪消门外”“花发江边”“少年把酒逢春*”既有眼前的春景,又有回忆的青春。

C.“千山绿”“二月晴”写出了明丽的春景,绵绵远山绿装重换,天空晴朗,阳光灿烂。

D.本诗的语言明白晓畅,结尾耐人寻味,在陌生的异乡,唯有熟悉的东风,蕴含一番深意。

2本首诗歌处处写春,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借助“春”表达复杂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临年四十以大理寺丞致仕,居吴兴城西。一日,浮屠晓容来谒,公欣然接之。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皆在侍下,公强使冠带而出。容一见行中,惊起贺曰:“后举状元也!老僧自此不复更阅人,往杭州六和寺求一小室寄迹,待科诏下,乃西游耳。”公初未之信。后三年春,久中偶至六和,容叩伯仲行期,久中告之,师曰:“某是日亦当离杭矣。”

是秋,二朱至京,开宝寺,容寓智海。相次行中预荐,明年省闱优等,唯殿试病作,不能执笔。是时,王氏之学士人未多得,行中独记其《诗义》最详,因信笔写以答所问,极不如意。卷上,神宗爱之。行中日与同舍围棋,每拈子欲下,必骂曰:“贼秃!”盖恨容许之误也。未唱名前数日,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须臾,又至,且曰:“愿见朱先辈。”行中叱其仆曰:“此必省下欲出关者耳!”同舍曰:“事不可知,何惜一见?”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行中唯唯而入,再执棋子,手颤不能自持。

行中念容,独往智海,道梁氏之事。师喜甚,为命酒留款,且曰:“吾奉许固有素,只一人未见尔,当邀来同饮。”烛至,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师徐曰:“此子当唱第,先生能一留目否?”丐者曰:“尔云何?”师曰;“可多士否?”丐者摆头曰:“第二人。”师行中足,使先起,密征其说,但曰:“偶数多。”

明日出门,遥见余行老亦入寺,师不觉拊髀惊叹,谓行中曰:“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及听胪传,行老果第一,行中次之。行中释褐了,往谢师,师劳之曰:“子福人,今日日辰,以法推之,魁天下者官不至侍从。”其后,行老止领郡而已。

(选自《泊宅编》,有删节)

(注)①王氏之学:王安石主持编著的《诗义》等书,因受皇帝信任,一度代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宝寺 舍:住宿

B.多士否 冠:位居第一

C.行中足 蹑:使……放轻

D.福人 诚:实在,的确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又作“致事”“致政”,即出仕为官。

B.浮屠:又作“佛陀”,文中指和尚、出家人。

C.伯仲:原指兄弟间排行的次第,文中指兄弟。

D.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常作为交际用语。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B.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C.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D.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

(2)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

(3)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5从文章看,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一即将结束,反思和总结,有利于你将在下一阶段的的学习生活中更有信心,更有进步。请你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有哪些经历值得回忆和思考,有哪些东西引发你的感触和有所感悟?

请自定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