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2、孙中山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步入工业化后暴露出严重弊端一一社会贫富悬殊导致的两极分化。为避免中国重蹈覆辙,他主张进行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文学革命

D.社会革命

3、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皇帝任命波斯人担任行省总督,总督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人选由皇帝亲自从王室或贵族中挑选。但是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帝国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从中可以看出,波斯帝国(     

A.行省总督与地方诸侯相互制约

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

C.地方诸侯的统治威胁中央集权

D.统治没有固守僵硬的管理标准

4、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B.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

D.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5、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000万英镑。正因如此,1882—1914年埃及的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说英国对埃及的政策首先是要求埃及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反映(     

A.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发展

B.埃及农业经济的专业化

C.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

D.国际贸易持续不断发展

7、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A.制度自信

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

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8、中国古代,“衣服有制”。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一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9、古代雅典,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都要举行一些仪式。首先由传令官宣布那些使城邦受惠、为城邦争光的公民的名单;其次展示同盟诸邦向雅典所缴纳的贡赋;最后,烈士遗孤出台展示,这些孩子的父亲为了城邦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由城邦出资抚养并接受教育。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利用官方权力增强文化的权威

B.戏剧表演注重彰显城邦的民主

C.通过精神奖励凸显制度的优越

D.公共活动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

10、196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兔子,跑吧》细腻刻画了一个美国青年在他一生的平庸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主人公“兔子”如同作者的影子,见证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敌对的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的命运。该作品(     

A.表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B.折射出冷战下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C.源于美国经济危机时社会福利的减少

D.证明美国社会存在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11、1796年时,英国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封建贵族垄断了政权

B.君主立宪制亟待确立

C.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2、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14、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

15、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16、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17、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

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

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

18、货币、信贷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以下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

②“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③"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④“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 ……,经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9、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23年,孙中山对国民党人说:“我们当年开始搞革命、推翻满清时,策动群众仅百八十人。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孙中山此论意在(     

A.警惕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强调工农在革命中的地位

C.表达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21、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22、《民法大全》中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可通过拷问迫使其供出同谋与罪行;如王侯涉及叛国罪,需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同样需接受拷问。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合理与节制的特点

B.承认刑讯逼供的合理性

C.旨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24、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党为保障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联合战线里设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客观分析了民主革命的实际问题

B.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C.探索出了中国农村革命的新道路

D.开始独立领导国民大革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____。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点162】

26、史籍与史实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繁荣,大量的史籍中保留了丰富的史实可供后世研究。其中《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尤为重要。

A.《史记》B.《资治通鉴》C.《宋史》D.《明史》

(1)请将以上史籍按照体例分类(填写字母)

编年体:   纪传体:  

(2)请将以上史籍与其记载的史实进行配对(填写字母)

 

史实

史籍

史实

史籍

秦灭六国

 

废中书省

 

绍兴和议

 

陈桥兵变

 

赤壁之战

 

武王伐商

 

 

 

27、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____”【知识点111】

28、影响:19世纪末,___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________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29、日本侵华日军侵华罪行

①在军事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蹂躏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____和毒气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②在占领区进行残暴统治:实行____政策,利用汉奸,扶持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实行____,进行经济掠夺;推行____

30、结局:1895年甲午____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知识点115】

31、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2、洋务运动(____—1895年)

33、下图为1930年某公司同事的合影。该图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A.受了西方服饰的影响 B.遭遇保守势力的阻碍

C.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 D.中西相容,渐进变革

 

3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知识点135】

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____”、“____”、“____”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文题。

科索沃战争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持续时间从1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在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木武器几乎达到娜,从游戈在压得里压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又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北约的空隙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优势。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天权、基本上控制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北约多次增调EA-B电子干扰权和能发射“哈姆”反福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战争大事记》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賴麵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37、《管子·地图》是中国最早的地图专篇,“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东西方地图的编绘和地图学的发展,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差异及生产生活的需求。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编著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多数的地点位置,是根据对本初子午线和平纬圈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魏晋时期,中国的制图学家裴秀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中系统地总结出“制图六体”,为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这为中国后世的地图绘制奠定了科学基础。16世纪后的欧洲天主教积极向海外拓展,出现了基督教历史上继唐、元之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三次浪潮。随后,在法国的地形图上、在中国的《大清一统舆图》上,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制图要素同时出现了。

(1)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东西方对绘图技术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后在中、法地图上同时出现东西方两种要素的原因。

《海国图志》初刊于1842年,它一方面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是一部附有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的、五十卷本巨大篇幅的地志书,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的旧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1845年清朝官员叶子佩绘制的《万国大地全图》“经度以京师为第一度”。1864年湖北官书局出版的《全国直省府厅州县图》,内容以康干内府舆图为蓝本,以半官半民的形式出版,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地图的传统。1886年陈兆桐绘制《万国舆图》“原照英国舆图绘译,所有经纬,仍照原图以格林威治为中线”,书中的“五大洲各国大事表”,以民主、君民共主、君主将当时全球57个“自主”国家分为三类。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是1903年武昌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1906年由清朝学者周世棠、孙海环编辑《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被称为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摘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地图绘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地图发展演变的因素。

伴随着分类和统计技术的进步,地图开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实力的各个要素。如人口地图、资源图、军备图等。上图是根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跨大西洋移民潮所做的示意图。20世纪初和20世纪的30年代移民潮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二战后出现了大规模到欧洲寻找工作的场景。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外来移民关闭了大门,这种突然关门政策打断了传统的移民流动。

——【法】玛丽·弗朗索瓦·杜兰等《全球化地图》

(3)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以来的移民变化做出相关分析。

 

38、东北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它何时成为工业基地?当时取得了哪些工业成就。

39、   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