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2、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铢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扩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扩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3、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

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5、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6、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确立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到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A.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发挥了军机处的特殊作用

D.改变了地方割据局面

7、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指

A.结束“两个凡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提出“一国两制”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朝定都于南京。三国东吴时,南京已有宫廷和少数富贵人家在重要节庆张灯结彩的现象,彩灯多山织锦制成。南朝时,南京每逢岁时节庆便呈现“灯火满市井”的盛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贫富差距的缩小

C.纸张用途的扩展

D.市坊格局的改变

9、下表为《1978-1988年中国工业化指数(部分)》:

项目

变化状况

乡镇企业数量

从150万个到1890万个

农村工业总产值

从515亿元到7020亿元

农村工业就业人数

从2800万人到9500万人

农民总收入

从87亿元到963亿元

村镇企业总资本存量

从230亿元到2100亿元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积极性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10、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

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1、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12、古代雅典,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都要举行一些仪式。首先由传令官宣布那些使城邦受惠、为城邦争光的公民的名单;其次展示同盟诸邦向雅典所缴纳的贡赋;最后,烈士遗孤出台展示,这些孩子的父亲为了城邦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由城邦出资抚养并接受教育。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利用官方权力增强文化的权威

B.戏剧表演注重彰显城邦的民主

C.通过精神奖励凸显制度的优越

D.公共活动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

13、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

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

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14、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进一步确立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15、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

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16、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周代井田制时说道:“经授土授民以后,土地臣民名义上仍是王土王臣的一部分,事实上授土授民的人有权割让或交换,等于私有了……领主们的所有权,天子是不该无故侵犯的。”其意在说明周代井田制(     

A.弱化了宗族内的凝聚力

B.成为分封制瓦解的根源

C.蕴含着土地私有的成分

D.动摇了周天子统治基础

17、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

18、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

19、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20、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我国传统观点认为,1950年中苏同盟条约由中国起草,苏方同意后形成最终文本,依据的是中方的电报档案。我国学者在俄国的档案馆中查找了大量的条约文本,其中包括1950年1月6日至22日共7次起草和修改的关于该条约的俄文文本、23日苏方交中方的俄文文本、24日中方经修改后退还苏方的译本以及31日周恩来与米高扬商议条约的报告。这些文本都证明了条约最初应该是由苏方起草的,中方只是做了简单的文字性修改。由此可见(     

A.进行历史研究,不能简单孤立地使用单一类型史料

B.史学的宏观研究需要以微观研究为前提,以小见大

C.档案具有较大的真实性,是历史研究的第--手史料

D.史学研究要坚持精密求证的学风,保持谨慎的态度

22、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23、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

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24、《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交通事业的进步【知识点153】

(1)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____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1909年,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6、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____逐渐解体

(2)____的刺激

(3)____的诱导

27、时间:____

28、失败原因【知识点173】

(1)客观原因:____背叛革命。

(2)主观原因:中共____的错误。

29、评价【知识点116】

(1)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____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____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的产生和发展。

30、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知识点135】

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____”、“____”、“____”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1、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任务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请按照表格内的分类,依据主要贡献将下列人物填入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赢政(A) 老子(B) 孝文帝(C) 文成公主(D)

刘知己(E) 朱熹(F) 章学诚(G)

历史任务

历史人物

(1) 建国创制

 

(2) 评史论学

 

(3) 创生思想

 

(4) 民族交往

 

 

 

32、过程【知识点161】

(1)第一阶段:初步介绍

①1918年,____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深入传播

____: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②思想论战:1919年李大战和胡适展开了____的讨论;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____问题的讨论,同____进行了激烈交锋。这三次思想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____: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④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____

33、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4、背景【知识点160】

(1)____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____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___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一战充分暴露了____的内在矛盾,部分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思想潮流的演进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或著作成就

发源地或中心

A

但丁、达•芬奇等

《神曲》《蒙娜丽莎》

B

宗教改革

C

强调“信仰得救”,否认教权神授

德国

D 世纪启蒙思想

培根

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

 

霍布斯

E学说

 

 

F

政治分权学说

 

18 世纪启蒙思想

伏尔泰

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

G

 

孟德斯鸠

主张H

 

 

I

《社会契约论》

 

J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希望以道德觉悟建成理想社会

法国、英国

K

马克思、恩格斯

L、《资本论》

英国、德国

 

(2)简述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6、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1775年—188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单位:(艘)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也在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

(1)材料一,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状况对中西方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7、武汉,别称江城,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下表记录了近代以来,武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请任选上表中一个或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8、东北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它何时成为工业基地?当时取得了哪些工业成就。

3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被称为“美国之父”,他在领导美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 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1)材料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 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