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这些现象反映了( )
A.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然丧失
B.统治者喜好影响社会文化
C.儒学借佛道理论迎来新生
D.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2、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其主要原因是( )
A.凯恩斯主义在美国发挥作用
B.美国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
C.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D.新的货币贸易体系的建立
3、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
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下图是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中发现的织锦护臂,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周围有弓箭、箭服、短剑鞘等物品。这可以用来佐证( )
A.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
B.东汉时期长途贩运兴盛
C.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5、列宁在谈及民族国家的形成因素时指出, “为了使商品生产获得完全胜利,资产阶级必须夺得国内市场,必须使操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国家形式统一起来”。这揭示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
A.民族语言统一是关键
B.主权独立是基础
C.资本主义发展是根源
D.专制集权是障碍
6、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由此可知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7、“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改变这种状况,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上海机器织布局
8、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于许,建立许国。其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9、周代开始使用专有名词来描述青铜原料的远距离运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称之为“金道锡行”。其中重要的一条线路是先把大冶地区的锡料送到(武汉)盘龙城,再经孝感、随州,沿随枣走廊、南阳盆地到达洛阳。据此可知( )
A.盘龙城是王朝重要军事据点
B.南方与北方的联系日益加强
C.大规模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
D.周代青铜文明已发展到顶峰
10、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又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这些举措( )
A.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C.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11、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印度( )
A.本土殖民力量强大
B.发展严重依赖西方
C.加入资本主义阵营
D.难以摆脱西方羁绊
12、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进口货物 |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 |
1664—1670 | 1731—1740年 | |
胡椒 | 20.1 | 4.3 |
茶叶 | 0.02 | 9.26 |
咖啡 | 0.63 | 5.35 |
棉纺织品 | 62.59 | 65.35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13、1927~1928年,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了不同类型的技术转让协定。苏联“一五”时期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下诺夫哥罗德汽车厂、顿巴斯煤矿等工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新技术。这说明( )
A.西方对苏联的外交孤立被打破
B.经济危机成为苏联发展的机遇
C.技术交流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显著优越性
14、下表中报刊所发评论反映出近代以来( )
1875年《申报》 | 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
1875年《申报》 | “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 |
1881年《万国公报》 | 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 |
A.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B.职业观念已发生变化
C.西方思潮成为主流
D.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
15、东汉自章帝以下大多皇帝享年不超过40岁,皇帝早卒,嗣君年幼,遂由皇太后临朝称制。至嗣君成年,不甘心大权旁落,每依赖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而主宰朝政。如此恶性循环,往复不已。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君主专制的异化
B.宦官与外戚相斗争
C.皇帝权力的旁落
D.地方豪强势力兴起
16、《通典》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这体现了汉代( )
A.董仲舒以礼制教化民众
B.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法规
C.司法实践广泛援引秦律
D.儒家学者促进法律发展
17、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的核心出发点是
A.削减诸侯势力
B.裁抑丞相职权
C.加强监督地方
D.防止贫富分化
18、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的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
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
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
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
19、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
A.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B.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
C.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20、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2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
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2、我们常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有学者认为,长江、辽河、珠江等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 )
A.多样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开放性
23、唐代以后,学校与科举相联系,学校议政给封建政治带来勃勃生机。明末,由于东林书院的斗争,学校在社会上,在政治与道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并获得崇高的声望,黄宗羲也将改革政治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学校”。由此可知,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
A.体现出反封建的色彩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点
C.凸显自我表现的个性
D.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映
24、表1是 20世纪50年代《苏联供应成套设备建设项目中苏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只接受苏联的工业设备援助
B.完全照搬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C.工业化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
D.基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25、措施
(1)为________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________设立________
(2)在地方管理上
①元朝实行________,它的创立是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_______的重大变革
②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________进行管理,元朝设________、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③在澎湖设置________以经略________
26、西方封建时代官员的选用:中古时期,西欧是怎样选用官员的?
①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________和封建________
②后来,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________处理这些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那时候,官员只为________和权贵服务,类似于________
27、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_______,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______________辖区和______________辖区。
28、主要成就:
(1) 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________的创制和应用,_______、_______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3)_________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__________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______、纺织、采煤、_______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29、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从春秋战国起,_______逐渐取代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_______使自耕农经济不断地处于风雨飘摇中。
30、计算机
(1)成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___________。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
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31、中国古代的镇
(1)原因:主要是为____而设的。
(2)发展
①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____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②元朝:____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③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____。
32、浪漫主义
(1)概况:19世纪兴起于欧洲,到中期走向鼎盛。
(2)特点:注重①_____、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3)代表
a.德意志:②_____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b.奥地利:③___________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以④____________最为著名。
3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4、城市的产生:发展
(1)中国古代的城市
①布局:分为____、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②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③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____、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2)西方古代的城市
①古希腊:城市布局已反映出行政、____、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②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____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③中古欧洲:出现了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____。
35、思考点2
为什么国家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6、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7、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8、海上航运技术有哪些新突破?
39、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