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害等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1862年英国国会通过激进的教育修正法案,采用了类似工厂制度的考核方式,以出勤率、考试过关率等数字作为教育成效的衡量指标,中央政府按成绩拨款给相应学校,对初等教育的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这反映出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的负面作用
B.国家干预经济职能的强化
C.传统的教育方式走向没落
D.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冲击
3、陆贽在《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中说:“今既总收极甚之数,定为两税矣;所定别献之类,复在数外矣;间缘军用不给,已尝加征矣;近属折纳钱价,则又多获矣;比于大历极甚数,殆交再益其倍焉”。据此可知,两税法(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加剧土地兼并现象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并未减轻农民负担
4、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出现
B.南书房的设立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5、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 移民屯田 | 史料来源 |
元狩四年 |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 | 《汉书》卷六《武帝纪》 |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
A.有利于推动丝绸之路的形成
B.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C.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D.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6、唐天宝九年(750年),鉴真到达广州后记录道:“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种类极多。”这反映了当时( )
A.广州成为贸易中心
B.中外贸易繁荣
C.中西陆路交通不畅
D.朝贡制度完善
7、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发明对外传播示意图。这一发明
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
C.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D.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8、1649年7月4日至16日,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两项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出售国王所拥有的动产及个人地产,原属王室的庄园、土地等财产。其购买者主要是乡绅,还有不少商人、富裕农民、议员和政府职员。这得益于( )
A.君主立宪制形成
B.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封建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9、据孙冶方回忆,他在参加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时,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该回忆表明东欧改革( )
A.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
B.引导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
C.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
D.促成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11、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12、内阁作为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沟通纽带,它一方面对群臣奏章进行“初审”、上呈;另一方面为皇帝提供顾问支持,缓解政务疲劳,传达皇帝旨意。由此可见,内阁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主专制
D.方便了皇权运行
13、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有人担心世界会向全球化、美国化迈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在能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这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 )
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交流联系
B.确立了美国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
D.导致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14、唐代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全国有20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这些现象表明唐朝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
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支柱
15、汉初与匈奴交兵,屡战失利,即使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抵抗,仍以失败告终。汉武帝时反击匈奴,汉将卫青等人屡败匈奴,收复领土、巩固边防。从汉朝角度分析交战败胜变化的原因有
A.实行郡国并行,加强地方实力
B.废除抑商政策,增强经济力量
C.独尊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D.健全养马制度,发展骑兵兵团
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17、1912年以来传统节日作为旧时代的象征遭到政府废止,轻则罚款、重则拘留。而民间则屡禁不止,商家更是坚持在传统节日举办活动。这反映了
A.传统节日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B.民国政府缺乏有效管理措施
C.移风易俗需与政治改革一致
D.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据统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1—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10亿美元增长到2282亿美元,年均增长13.29%。进口额从364亿美元增长到4676亿美元,年均增长16.7%,同期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5%提高到10%。据此判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C.强化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D.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9、如图是1963年11月邮电部发行的一枚《新兴力量大团结》邮票。该邮票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新中国( )
A.践行“一边倒”方针
B.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大力支持不结盟运动
D.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空间
20、下图《我家这四十年》漫画可说明( )
A.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面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C.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
D.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1、下表为不同史藉中所载的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的部分统治举措。据此可知,宋朝( )
时间 | 举措 | 出处 |
964年 | 始置诸道转运使以总利权 | 马端临《文献通考》 |
964年 | 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莞榷(政府对盐、 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 类悉辇送京师 ……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A.实现了对中央权力的分散制衡
B.构建了完备的地方监察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
D.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方针
22、据统计,2022年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人口比例从2019年的25.3%增长至29.6%,全球饥饿水平仍远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面对日趋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减少粮食储备,发展冷链物流产业
②保护水土资源,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国际合作,协调粮食生产及供应
④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建立了厦门船厂(英) 、下海浦船厂(美) 、望益纸馆(葡) 、浦东铁厂(英) 等近代企业,这是外资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近代企业。这( )
A.表明列强获得资本输出特权
B.导致清政府丧失经济主权
C.引发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
D.加速了清政府的政治变革
24、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 )
A.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2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因:第二次大战后,_____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6、________文化的传播,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日本的落后。
27、原因
(1)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⑦__________的到来。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⑧________问题。
28、在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在_______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_______的汪洋大海中。
29、秦朝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0、三教并行:魏晋南北朝时,_____、____、____三教并行;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现代化
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________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________,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③20世纪下半叶,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使用;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表现:
①农业的机械化的实施: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化规模不同:美国以________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________为主;中国________相结合。
②杂交育种新技术的突破:1930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1973年,________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2)畜牧业现代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生产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渔业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32、洋务派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33、填空题
古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主要民主机构
政治机构 | 职能 |
①________ | 讨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
②________ | 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 |
③________ | 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 |
34、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________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________,他们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35、1914年、1916年欧洲的西线战场分别发生了哪些战役?对德国有何影响?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着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农民的生活处境。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自耕农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障自耕农的地位?
37、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38、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9、二战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