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这一体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各国货币可与美元直接挂钩,美元居霸权地位

B.确立了以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稳定国际金融

D.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2、唐代大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宣抚使崔戎称,“西川税科,旧有苗青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至七八百文,征敛不时,烦扰颇甚。今令并省税名目,一切勒停,尽依诸处为两限,有青苗约立第等,颁给户帖,两税之外余名一切勒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赋税制度改革具有一定配套措施

B.朝廷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

C.两税法实施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

D.藩镇割据影响了政府税收

3、如表反映了北宋时期南北地区生产部门的对比情况。据此可以得出,北宋时期(     

生产部门

南北地区状况

农业

粮食产量南方高于北方,但两税的见催额却是北方高于南方;经济作物桑、蚕、麻的生产重心仍在北方

手工业

煤铁、纺织业、陶瓷业、酿酒业、建筑业等项目,北方胜于南方,盐、造纸

畜牧业和渔业

北方畜牧业极为发达,渔业南方胜过北方

A.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

B.经济重心尚未出现南移趋势

C.商业发展受到政府抑制

D.南北经济交流缺乏现实基础

4、伊凡四世(1530—1584)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这些措施(     

A.加剧了地方的分裂割据

B.促进了西欧的城市自治

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D.有助于反抗蒙古的统治

5、“ 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到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2000—2005年中国不同经济成分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国有企业

42.6

35.4

31.5

28.8

26.6

24.3

民营企业

57.4

62.9

66.3

68.9

71.3

75.7

个体

6.0

6.1

5.9

5.1

4.7

4.5

上述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形成

D.私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

7、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

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

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

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

8、某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了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并最终于1869年完成修筑通航。该运河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9、周代象胥的主要职责体现在“谕言语”和“协辞命”两个方面。“谕言语”是指传译周王和四夷国君、使者之间的言辞使双方明白。“协辞命”是指整饬协调四夷之国的辞命(意指辞令)。据此可知,象胥的设置(     

A.体现官僚政治建立

B.有利于民族之间文化沟通

C.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10、《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

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11、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但没有出现“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和“元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之乱”那类相互火并的情况,而能在南方很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临时的政府。这主要因为(       

A.皇族内阁促成各派团结

B.东南互保形成合作机制

C.中国同盟会的深刻影响

D.帝国主义列强联合侵华

12、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掀起“罢课、罢教、罢工、罢市种种风潮,同时各种白话小刊物也风起云涌”,“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家族运动种种潮流日盛一日”。据此可推知(       

A.新文化运动是时代的主流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的影响较为广泛

D.民主和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13、在唐初,宰相有两类。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尚书省仆射为当然宰相,如果所设之职全部有人担任,共六人。此外,其他高级大臣、在战时偶尔还有突出的将领,也可能任特任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韦后当权的短暂时期,同时任职的宰相人数不少于17人。……713年玄宗总揽政务后人数又从四人进一步减到二人。唐朝宰相人数的这种变化是为了

A.有效处理政务

B.维护朝政稳定

C.削弱宰相权力

D.增加决策科学

14、魏源于1842年完成了清史著作《圣武记》,该书把探索清朝统治的盛衰与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结合起来,总结有关抵御外侮的历史教训,并引用名言“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希望国家战败后能够重振国威。据此可知,该书(       

A.反映了清朝统治危机的初显

B.具有明显的经世色彩

C.突破了华夷观念的思想束缚

D.批判清朝的腐朽统治

15、中国传统古村落平遥古城“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其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     

①神人共治②儒道佛“三教合一”③天人合一④万有引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考古成就能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B.原始社会发展的全貌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

17、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

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18、重定北魏王朝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历运,是孝文帝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孝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北魏接续西晋,自为水德。孝文帝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矛盾

B.意在塑造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使北魏开始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D.体现北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19、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一二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官职。此举旨在(     

A.开启近代教育改革

B.融入现代文明

C.加快立宪运动步伐

D.削弱革命力量

20、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A.放弃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增强

C.强调改革政治制度的意图

D.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

21、1956年起,中国派出代表团出访英、法、苏联等,学习先进电影产业管理经验,并在国内开展各国电影展映,同时选送国内优秀电影作品参加国际性电影节展。这些现象说明,中国(     

A.电影创作融入西方文化要素

B.电影成为文化外宣主要渠道

C.人民文化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D.政策方针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22、王阳明日:“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在其制订的《南赣乡约》中,他强调,“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由此可知,王守仁重点关注(     

A.心学的理论渊源

B.乡约的非强制性

C.守善的主观能动性

D.基层治理注重相互监督

23、“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据此观点,“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1931年,东北

B.1932年,上海

C.1935年,华北

D.1937年,北平

24、二战后,英属殖民地基本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独立,且独立后与宗主国大都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法属殖民地通过和平方式也取得了独立;荷、比、葡三国的殖民地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斗争后也获得了独立。这主要反映了(       

A.暴力革命是主要斗争方式

B.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西欧殖民势力大势已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自由宣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圣马丁②玻利瓦尔③马赫迪④孟利尼克

26、抗日战争胜利后, 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7、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________”。

(2)人类转向________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________的铺设。

28、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______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______,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9、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______,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______,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0、践踏国际公法,实施________,残杀中国军民。

3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在__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________

32、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

3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1946年,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________、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3)中共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很快被粉碎。

34、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1)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_______。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2)随之而来的是______________,物价飞涨。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36、哪些因素促使农耕文明在古代世界不断扩张?

37、列出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革命活动。

38、追求民主,反对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当今世界的进步,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专制独裁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社会的发展,民主科学逐断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据此回答:

(1)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包含哪两种矛盾?(列举明朝的相关史实来加以说明。其发展趋势如何。

(2)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引导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潮流。下面表格是对近代德法代议制有关内容的比较。试填写表格处内容。

 

 

 

国家

德国

法国

国家政体

 

 

国家元首

皇帝

总统

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内阁首脑

 

总理

政府内阁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39、联系史实,说说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