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贵族的叛乱

2、南宋孝宗时期,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发行了一些地区性的纸币会子,如淮交、湖会等,但又反对没有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而盲目发行。1166年,孝宗“以会子之弊,出内库及南库银一百万收之”,次年“出内库银二百万两售于市,以钱易楮(纸币),焚弃之”,宋孝宗此举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

B.鼓励商业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纸币币值

3、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据此可以得出(        

“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四民月令》

崔寔(东汉)

“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

《博物志》

张华(西晋)

“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

《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朝)

A.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

B.南北方种植结构存在差异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D.稻作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4、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5、1946年初,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无党派人士代表在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该次会议(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C.决定成立联合政府

D.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

6、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A.没有史料实证价值

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真实反映当时史事

D.可作历史研究参考

7、1949年5月18日,美国记者斯蒂尔在《纽约先驱论坛》上撰文指出:“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中共)只占领了不到一半的国家领土,但是国民党的核心抵抗力量已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士兵士气低落,已不能阻止共产党人的前进。”该记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共获得民主革命的初步胜利

B.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C.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难以维系

D.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已覆灭

8、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欧洲新涌现的国家如瑞典、荷兰共和国等,也得到了法国、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欧洲国家至上的理论

C.废除等级体制的理想

D.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时人的言谈中,常见对生与死的追问与慨叹。有的名士喜听挽歌,有的名士在庭前植柏树。他们喜欢吟诵的古人诗句通常是“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于(     

A.魏晋玄学的不断发展

B.消积避世的无奈选择

C.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

D.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

10、1945年8月,中共中央基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的号召是(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和平、民主、团结”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     

A.与波斯帝国接触得到发展

B.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C.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交融

D.伊斯兰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12、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3、如表是新石器时期我国部分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成就。由此可知(     

新石器文化

区域

主要成就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红陶;白陶;快轮制陶技术

龙山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

黑陶;玉器;祭坛神庙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地区

玉器;祭坛神庙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

彩陶;粟

A.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B.新石器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14、如表为西晋时期储君在位时间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西晋( )

姓名

储君在位

时间

结果

愍怀太子通

290年8月~299年12月

9年余

被废为庶人,永康元年(167年)三月被贾后烯诏所杀

濮阳王荂

300年5月~301年正月

8个月

被害

襄阳王尚

301年5月~302年3月

10个月

被害

清河康王覃

302年5月~304年2月

1年余

被废,永嘉元年(307年)二月被杀

成都王颖

304年3月~304年12月

9个月

被废

A.政治斗争比较激烈

B.中央集权遭到动摇

C.储君来源渠道较多

D.君主统治普遍短暂

15、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香港回归祖国

C.中共八大召开

D.澳门回归祖国

16、1826年,魏源等人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该书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汇编了官方文书、专著、奏疏、书札等共计2236篇文章。到1913年的《民国经世文编》为止,续编之作共达20种之多。这表明当时(     

A.文书管理体制发生变革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C.经世致用思潮逐渐兴起

D.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17、“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这反映出毛泽东(     

A.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B.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担忧

C.已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

D.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18、唐德宗时,回鹘曾因助唐平史朝义之乱,便恃功“不修蕃臣礼”。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许咸安公主与之,回鹘可汗“礼甚恭”,并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这一变化说明唐代(     

A.加强了对回鹘地区的管理

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国家大一统

C.注重与周边民族的交流

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中原王朝统治

19、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被动摇

20、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及:农民运动“好得很”,成就了“奇勋”;农会的所谓“过分”举动具有“革命的意义”;农民是“革命先锋”。这些提法(     

A.为土地革命战争提供借鉴

B.推动国民大革命取得胜利

C.加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D.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21、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22、2018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条基本原则增加“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具备条件增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第十三条第一款公务员义务增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     

A.旨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B.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

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D.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

23、汉代曾对女子晚婚者采取了累进课税法。“凡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以上不结婚者,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即一个女子到了三十岁以上不结婚,国家每年要向其征收六百钱,相当于五个十五岁女子的算赋。这种累进课税法旨在(     

A.缩小贫富差距

B.增加社会劳动力

C.控制赋税收入

D.扩大征税的范围

24、赛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以法老为中心举行一系列活动,祭祀集团带着众神的象征物向法老致敬。该节日将世俗政权与宗教宣传完美地结合起来,法老被作为神王,权力被神化。这表明法老在统治中

A.注重礼仪德治

B.实行分权专制

C.以神权强化王权

D.实行等级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十月革命的胜利:过程

(1)二月革命后的局势:二月革命胜利后,________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________进行了一些改革,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2)革命战略与策略: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革命向________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3)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_______

(4)苏维埃政权正式建立: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国家的诞生。

26、原始社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_______已经产生,_______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7、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____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____体系。

28、

 

成就

书法

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东晋________世称“________

唐代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________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________

唐朝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________,被尊为“________

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29、苏联文学

(1)高尔基的⑮________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0、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_______阶段。

(1)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声势浩大的_______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_______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_______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2)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_______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3)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_______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河北平山_______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_______的完全胜利。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_______,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_______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1、表现

(1)印度:现代文化呈现_________

①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_________、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_________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崇尚甘地思想,尊重_________的多样性。

④历史传统中的_________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2)新加坡、韩国:20世纪60—80年代东亚的新兴工业国。

①有类似的_________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_________

(3)埃及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_________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②特点: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_________,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③表现:伊斯兰教为_________,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3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________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3、古代西亚文化文明概况

(1)地理范围:主要包括____、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34、遗存:河南洛阳________发现的________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他们具备哪些开辟新航路的条件(技术、知识、政治条件)?

36、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37、“一国两制”的内涵及法律效力。

38、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9、拜占庭文化是如何影响俄罗斯文化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