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某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国际会议后中国迎来了与发展中国家建交的热潮。这次国际会议指的是(     

A.中苏会议

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首脑会议

2、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这表明当时(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恢复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3、晚清主要采用考试选官制度,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文、礼仪、地理、科学、经典和历史等,全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修养,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这说明,晚清的考试选官制度(     

A.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

B.缓解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D.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4、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5、在抗日根据地内,应没收汉奸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没收逃亡地主的土地,无租息的分配给农民;颁布减租法令,减租至最低限度;保障农民佃耕土地的永佃权。这些土地政策(     

A.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

B.利于保证农民的经济权利

C.团结了社会各个阶级

D.由中共在解放区首次推行

6、1280年,元朝政府规定,对贩卖土货的商人改收单份税,鼓励国内贸易商出洋贸易。1293年,中书省又制定了“二十三条则法”,整顿市舶贸易,严防走私。这反映(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C.海外贸易的走私现象异常严重

D.重农抑商政策已被逐渐放弃

7、从建党到大革命失败前夕的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由起初的50多人,发展成拥有近5.8万名党员、领导着280余万工人和970余万农民的政党。据此可知,大革命

A.教育和锻炼了中国社会各阶级

B.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望

C.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8、明代民间契约习惯不仅遍及财产关系领域、家庭关系领域、人身关系领域,而且在工商贸易领域以及民间社会管理领域都较为普遍。仅《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中有记载的,就包括买卖契约、契尾、税票等357件,典当契约9件,租佃、佃仆文约26件等。这反映明朝(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交换关系比较发达

C.构建起近代化的金融体系

D.民众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9、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

1902年一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0、“甲方向乙方保证,愿以自由人身份,终身服事乙方,绝不脱离乙方的保护,如有违背,愿以金钱作为赔偿;乙方保证,宣誓之后,将终身保护甲方。”上述宣誓场景可能出现于(     

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广场

B.3世纪的罗马元老院

C.6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皇宫

D.12世纪中期法国北部的庄园

11、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政府加强社会控制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婚姻观念注重门第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12、秦灭六国后,派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败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居民杂居。这说明当时(     

A.国家动员能力增强

B.皇帝地位独尊

C.边疆经济发展迅速

D.官僚制度完善

13、公元前6世纪中叶,罗马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实行改革,不分贵族和平民,将全体罗马居民根据财产资格划分等级并确定与其相适的权利和义务;公元前6世纪末,塔克文国王压制和打击元老贵族,处死了一些元老贵族,在元老院出现空额时也不增补。这些措施

A.延缓了等级矛盾的发展

B.强化了共和国的贵族寡头特征

C.加速了成文法的系统化

D.削弱了奴隶制政权的政治基础

14、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民族

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15、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16、如表所示为秦汉制度对照情况。据表可知,秦汉时期(     

制度

皇帝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出现文书避讳制度

沿用不废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名称、职司略有改变

玺印制度

以和氏璧制成玉玺,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亡入汉,曰“传国玺”

军功爵制

沿用商鞅变法确定的二十等爵制

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

郡县制

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

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C.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7、明清时期,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推动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但白银流入越多,中国基层民众往贫困的深渊里陷得就越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赋税制度改革

B.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

C.出超引发资源危机

D.明清人口的快速增长

18、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

19、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20、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

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

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21、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玉米和南瓜

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22、南北朝时期,北齐烧制出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隋朝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这些成就(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安定

23、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商王的赐贝对象多为内服近臣;西周早期,除内服近臣外,周天子还向四方诸侯、周边部族首领等赐贝。这反映了(     

A.商末贝币尚未广泛流通

B.华夏认同观念基本形成

C.天子强化政治统属关系

D.西周借赐贝笼络股贵族

24、193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在“中华民国”部分, 建议教师课前准备“中华民国地图,割地民族的照片,植物挂图——秋海棠”。此举意在(     

A.强化领土主权观念

B.传播近代地理知识

C.抗议日本全面侵华

D.完善初等教育体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6、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国会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27、发展新型国际关系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______,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______,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______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______,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______”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4)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______的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同欧洲、拉美的关系也在相互增进______中展开新的画卷。

28、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________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

29、法国的政治制度: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议会________

30、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1、在《________》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_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32、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33、东非

(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____②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①条件:____③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代表: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③社会状况:广泛使用____④,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34、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________文学产生了;________文学反映了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2011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33周年,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2)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列出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3)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政治、科技、体育三个方面各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加以说明。

36、元代四等人制度等级依次为蒙古人、畏兀儿人、汉人、南人。   

37、结合史实,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存在着哪些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二战的爆发有何关系?美国是怎样利用这些矛盾在亚太地区抵制日本势力的?结果怎样?

 

38、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39、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有人认为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