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因欧洲殖民者血腥的屠杀和残醋的压榨剥削,致使印第安人大批死亡而濒于灭绝;古巴30万印第安人,至1548年差不多绝迹;海地25万印第安人只剩500人。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是( )
A.美洲移民结构的多元
B.拉美独立运动兴起
C.欧洲价格革命的出现
D.传统美洲文化中断
2、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
3、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
A.政府毫无守疆意识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朝廷海防意识不足
4、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治,有排斥之人,有玩弄之人,有抵拒之人,消弭捍圉”( )
A.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
B.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
C.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
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5、汉朝的皇帝有六玺,分别用于封禅、封命诸侯及三师三公、赐诸侯及三师三公、征发国内兵、封命蕃国君、赐蕃国君书等。隋唐确立皇帝使用八玺的制度。明初皇帝已增至 17枚玺(宝)。乾隆时定制,确定为御宝35 枚。玺(宝)制度演变反映出( )
A.行政中枢机构的调整
B.历代皇帝勤于政事
C.皇帝的职责日益明确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6、1946年当政协决议达成时,中国共产党称:“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中国“已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这说明当时( )
A.和平建国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追求
B.国共合作关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联合政府
D.抗战后国共两党之间矛盾逐步缩小
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 )
A.“相生相胜”
B.“工商皆本”
C.“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
8、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9、据上海外白渡桥两个年份各两到三天的交通通行情况统计(单位:人、次),数据如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 步行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脚踏车 | 机器脚踏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年 | 11770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年 | 50823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A.城市近代公共交通实现从无到有
B.传统交通方式退出城市生活舞台
C.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局面
D.国家的工业化推动交通工具变化
10、清朝中期疆域辽阔,政府在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此外,在边疆地区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主要地区是( )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11、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组织起来》的讲话,指出大会的核心就是四个字“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是为了( )
A.实现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B.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C.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
D.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12、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 )
A.认识到计划经济建立的重要性
B.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
C.政策制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D.国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13、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 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14、《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 )
A.成熟官僚体系形成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原始农业初步发展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了一批不脱离生产的医务人员,他们半农半医,农民亲切称之为“赤脚医生”。农民有了小病小伤就由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还负责组织除“四害”、做疫情报告、卫生宣传等工作。据此可知,赤脚医生( )
A.弥补了农村医疗资源的不足
B.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使乡村医疗的投入快速增加
D.提高了基础医学研究水平
16、如下图是中国在1876—1880年间钢铁进口量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间设厂限制的放宽
B.清朝政府的国防建设
C.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17、有教师在执教“辛亥革命”一课时,引入了“民族复兴的先声”这一教学主题。下列可以支撑“民族复兴的先声”解释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
B.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方式
C.辛亥革命实现了三民主义
D.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临时约法》
18、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因此,宋朝( )
A.派武将到地方担任长官知州
B.减少科考次数削减官员数量
C.增设枢密使控制调兵统兵权
D.设立路级机构监控各州行政
19、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实现思想认识上的“华丽转身”。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他力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他以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为国旗。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20、甲午战后,英国获得了山西、河南、直隶、四川等省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德国染指开平煤矿,俄国事实上获得了在长城以北及东三省、新疆等辽阔土地上开采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先权。列强的这些行径( )
A.表明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B.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
C.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D.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
21、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
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
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2、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王室组成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文字是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传说时代”无可信的历史
D.原始文字尚未具备书法要素
23、明代以业著籍,户分民、军、匠、灶四类,每类户籍均需世代承担特定徭役。其中军户和匠户,常不时离开家乡,前往外地当差。在明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同时,在原籍、卫所、服役工场等地之间,形成了一个涵盖整个明政权的跨地域网络。此现象( )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③促进了跨地域文化互通 ④形成了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有学者认为宋代政治思想之重心不在理学,当时一些士人“斥心性之空谈,惩国势之积弱而思振救之”。下列史事中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
B.政府行崇文抑武方针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朱熹提倡“格物致知”
25、局限性
(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________,没有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
(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能够发动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26、“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材料体现的是_______ (启蒙思想家)的“ _______”论(学说)。
27、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28、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盛大的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9、“六朝”:三国时期的吴、东晋、________ 、齐、梁、________ 均定都今天的南京,统称为六朝。
30、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1)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作家。
(2)《战争与和平》:描写俄国人民反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____________和英雄气概。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_________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_____________。
32、王安石变法
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失败目的:________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
内容
富国方面 |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
强兵方面 |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
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33、就“儒学的演变及其传播”的主题,将下列关键史实与其相应时间配伍。(将代表相应时间段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①儒学初创的源头( )②孔孟之道( )③辐射日本( )④经学( )⑤理学( )
34、商业贸易的起源:____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和____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35、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回答:
(1)指出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36、阿拉伯文化兴起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7、公共卫生观念的养成,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怎样的意义?
38、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9、人类耕作工具的材质是如何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