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阳历;同时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每4年另加6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社会制度变革,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这一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
A.学术中心下移
B.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C.士阶层的崛起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李大钊1917年2月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说“历代君主,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陈独秀1917年8月在《复辟与尊孔》中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由此可见,他们的言论( )
A.绝对否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B.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C.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D.说明他们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
4、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1921年2月11日),《新青年》第9卷第4号“……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马克思主义所以立于不败之地者,全在综合此两点耳”。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
A.中体西用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新民主主义理论》
5、据统计,1992——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09.1%和180.6%,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营企业。这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6、司马迁在《史记》中阐述了黄帝是秦汉以前历代帝王的共同租先,并将秦、楚、越以及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共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这种历史撰述
A.客观记录了历史事实
B.符合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
C.批判了新儒学的思想
D.论证了宗法分封制度的合理性
7、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此报道可佐证( )
A.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B.义和团民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8、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 )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9、2018年,辽宁阜新他尺沟遗址发掘出土了400余件陶器,大多数陶器表面有字纹、弦纹、几何纹等。此外,还出土了600余件大型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铲、磨盘、磨棒、敲砸器、砍砸器等。另外,还有8件非常珍贵的玉斧出土。据此判断,当时该地( )
A.社会发展处于新石器时代
B.奴隶制文明较发达
C.手工业技艺水平世界领先
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10、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至37.8%,1851年上升到50.2%。材料旨在说明
A.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的贫富差距加大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
11、北宋东京因袭后周,从开始即没有封闭的里坊。以坊巷为骨架的城市面貌颇具特色,皇城正南的御路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亦然。这反映了
A.商业区奢靡之风盛行
B.市已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
D.市开始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
12、有学者指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反—正—合”三个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 )
A.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13、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14、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是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口号,在历史上以进步意义为主的是( )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不用官兵,不用国努,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C.“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D.“我们要恢复罗马帝国的光荣,地中海是我们的海”
15、2018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条基本原则增加“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具备条件增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第十三条第一款公务员义务增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 )
A.旨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B.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
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D.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
16、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
17、英国在1793年、1816年先后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对此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嘉庆帝回复英国国王“天朝不宝原物”,要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优势
B.统治者故步自封埋下落后伏笔
C.清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闭关自守政策维护了朝贡体系
18、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图可以用于研究( )
A.小麦在全球传播
B.奴隶贸易
C.印欧人早期迁徙
D.华工出国
19、以下文物可用于探究( )
A.早期国家经济制度
B.夏商周时期礼乐文化
C.原始社会农耕生活
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
20、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上奏称“自上海与洋人通商以来,福建、广东之鸟船(船首形似鸟嘴的海船),由多而少,由少而无”。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对外关税的提高
C.五口通商的影响
D.鸦片贸易的盛行
21、唐初沿袭隋三省六部制,中书舍人草拟诏令,皇帝画敕以示同意,门下长官负责审查。门下时常封驳中书诏令要求重拟,耗时颇多。玄宗年间,置政事堂,以此作为中书门下合议之处。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利于分化事权加强皇权
B.改变了中枢机构决策方式
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保证了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22、如图中的墓葬壁画体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生产生活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农业动力革命推广到全国
B.曲辕犁向西北部传播
C.民族交融促进了生产发展
D.实行家庭式劳作方式
23、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整部影片最令人动容的瞬间是冰雪覆盖的血肉战士,他们仿佛一组伫立在历史中的雕塑,永不退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改变了冷战的力量对比
D.促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24、据明末学者张夑在《东西洋考·序》中记载当时福建月港:“隆庆元年,准贩东西二洋……(海)澄,水国也,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酌皆夷产。”这说明( )
A.明朝对外政策调整推动海外贸易
B.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C.海关税收成为明朝重要财政来源
D.西学东渐丰富了沿海居民的生活
25、发明:________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26、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_________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7、新文化运动是从________年9月________在________创办《________》开始的
28、徐继畲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________
29、先秦儒学:
1)孔子:
(1)生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地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人;
(3)著作:整理《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他的言行记录于《论语》;
(4)思想:___________;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
(1)生平: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2)地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著作:《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方面主张“___________”;
3)荀子:
(1)生平: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2)地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3)著作:《荀子》;
(4)思想:政治方面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伦理方面提出“化性起伪”的___________;在哲学方面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西北:
(1)明朝末年,鞑靼分为_______和_______,瓦剌被称为_______。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
(2)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_______部的首领_______势力强大,占据_______,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_______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3)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______________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4)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
31、世界市场的形成
时间 | 事件 | 途径 | 发展 |
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 | ____;早期殖民扩张 | 劫掠、种族屠杀、黑奴贸易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 ____;殖民扩张 |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 瓜分世界业革命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32、填空题: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文化璀璨,百家争鸣。①“仁者爱人”、②“仁政”、③“仁义”、④“兼爱”等是当时提出的重要思想。请把这四种思想的序号分别填到相应的填空里。(注意:填序号)
1.孔子 (______) 2.孟子(_____) 3墨子(______)4.荀子(______)
33、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选官制度:公务员制度是怎样建立的?公务员的选任由谁负责?这一制度的基础来源有哪些?这一制度有何特点?它的实施有何历史作用?
(1)公务员制度的建立: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________制度的建立。
(2)公务员的选任:由________院负责。
(3)基础来源:________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中国传统________制度,西方________制度。
(4)特点:允许________参加考试,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更强。
(5)历史作用:________的文官考试思想得到确立;弊端是任用________、________现象比较严重。
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内容: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
②春秋时期,____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
③战国时期____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影响: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35、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基础。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史的问题:
(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2)鸦片战争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出现怎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的历程?
(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确立起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1958至1961年我国开展了哪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的是哪一次会议?
36、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东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政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请回答
(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突出特点?
(2)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统治者是谁?这种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37、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38、文艺复兴何时从哪国兴起?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文化条件是什么?
39、清代专制政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