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④“废井田,开阡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魏源在修《海国图志》时将各国分册页制图,“每图一国,山水城邑,钩勒位置,开方里差,距极度数,不爽毫发。于是从古不通中国之地,披其山川,如阅《一统志》之图……自西北而东南,将中外一家欤”。这表明魏源( )
A.旨在唤醒民众救亡意识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突破了传统的天下观
3、宋代东南地区,吴郡“父笃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江西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福建居民更是“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崇文抑武的推行
B.书院教育的完善
C.印刷技术的进步
D.等级观念的变化
4、观察下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顶部画有一串圆形钱币,数量和票面额度相关中间书“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营,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的字样;下方则是房屋和搬运货物的人像。此图文材料在本质上( )
A.说明了大宗商品交易的需要
B.展示了世俗生活的景象
C.反映了当时商业发展的水平
D.印证了纸币的主导地位
5、如表反映了1661—1859年清朝土地与人口变化概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
时间/年 | 1661 | 1724 | 1753 | 1766 | 1812 | 1833 | 1859 |
耕地面积/万顷 | 549 | 724 | 780 | 781 | 791 | 742 | 772 |
人口/亿人 | 1.05 | 1.31 | 1.84 | 2.08 | 3.62 | 3.99 | 4.32 |
A.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B.清朝国运由盛转衰
C.国内经济异常繁荣
D.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6、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土改中已经逐渐在农村中树立起了政治权威,并且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材料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农民一贯支持合作化运动
C.党的工作注重群众路线
D.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工业化
7、197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四川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决不行,要统一考虑。”这一论述(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直接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
D.表明了对旧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意向
8、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大量美国玉米免税进入墨西哥,其玉米生产成本是墨西哥的1/3至1/2,致使成百上千的墨西哥农民被迫放弃土地。这( )
A.加剧了美国对外资本扩张
B.推动了美墨间的经济合作
C.提高了北美地区贸易总量
D.增加了墨西哥的社会压力
9、长征胜利结束时,中共中央在一则通电中说:“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B.民族矛盾影响民主革命的进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10、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明代的文学创作也非常关注饮食与服饰,如《祷杌闲评》中出现糕点、粥品 40 余种,《金瓶梅》中出现 29 种酒类和200 余种菜肴,《三言两拍》中对儒生、商人装扮的描写尤为细致。这反映出当时(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趋强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
C.社会生活呈现出世俗化趋势
D.描写民众生活成为文学主流
11、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这四个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帝国的强大
B.中西交往频繁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新航路的开辟
12、在基督教会的控制下,违背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甚至为此建立了宗教法庭或宗教裁判所。1480年,西班牙建立了国王控制的宗教法庭,以此来打击异己。到1820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有30多万人,其中10多万人被判处火刑。材料表明,宗教法庭的设立 ( )
A.使基督教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C.有利于人们遵从基督教的教义
D.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法律效力
13、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
学者 | 观点 |
张鸣 | 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
姜义华 | 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
杨银权 | 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
沈渭滨 | 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
A.偶然因素决定着历史事物发展的方向
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时代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着历史解释
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14、“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本党)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发表后进行的军事行动是( )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15、19世纪后期,美国通过法案对文官制度进行了规范,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这些内容( )
A.有效避免官僚习气的滋生
B.体现了文官任期制的特点
C.有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D.实现了文官与政党共进退
16、21世纪以来,美国曼哈顿格莱姆西社区出现了很多居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组织,如哈里森夫人组织了“社区安全运动”,成立了“格莱姆西公园街区协会”,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这些组织( )
A.削弱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B.增加了社会治理的财政成本
C.降低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D.拓展了社会问题的解决渠道
17、1937年,罗斯福提出“填塞法院计划”,试图通过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该“计划”在宣布之初便遭到美国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 最终在五个月后被参议院否决而宣告失败。该“计划”破产是由于( )
A.滥用了总统职权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扩大了最高法院的权力
D.违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18、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 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一朝代是( )
A.西周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19、秦以后的历代王朝都进行分区统治,最基本的分区为“里”“保”,分区之内又通过邻里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举发,实现政府对一家一户的监视与控制。这一举措( )
A.加强了基层治理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保障了户籍管理
20、下表为南宋时期部分年份纸币会子发行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 )
发行年份 | 发行量 | 流通期限 |
乾道四年(1168年) | 1000 | 3年 |
淳熙六年(1179年) | 1800 | 6年 |
嘉泰元年(1201年) | 3633 | 9年 |
嘉定二年(1209年) | 11263 | 22年 |
嘉定四年(1211年) | 23000 | 20年 |
端平元年(1234年) | 42000 | 30年 |
淳祐六年(1246年) | 65000 |
|
景定四年(1263年) | 每日增印15 |
|
A.纸币会子存在信誉危机
B.财政收入有显著提高
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D.钱荒导致纸币的发达
21、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这说明元代( )
A.实现了对行省的有效监察
B.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隐患
D.官员素质大大提高
22、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
A.世袭
B.多生产粮食
C.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
23、《群众》周刊是中共在武汉创办的机关理论刊物。1938年3月,该周刊发文指出:孙中山“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把全国的一切力量都团结在一起,来从事于解放中华民族的革命”。这一报道意在( )
A.强化国共两党合作基础
B.凸显三民主义的指导作用
C.稳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24、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5、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国会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6、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方 |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的盛况。 |
中国 | ①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________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________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________,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
(2)水路交通
中国 |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________,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________,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
西方 |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________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________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
27、西医传播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_________建立起来。
(3)牛痘接种法、_________、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4)西医院校建立,把教学、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5)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_________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28、江南的开发: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为躲避战乱而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_____ ,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业、陶瓷、________ 、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删去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29、________后半个多世纪,________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________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法国从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30、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1、主要内容
举措 | 实施 | |
创办近 代工业 | “自强”军事工业官办企业 | ________局、福州船政局、________ |
“求富”民用企业官督商办 | 上海轮船招商局、________、开平煤矿 | |
筹划海防 |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 |
创办近代教育 | 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
32、抗美援朝战争
(1)___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________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________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3)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________”,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4)________年________月,应朝鲜政府要求,党中央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开赴朝鲜,抗美援朝,________,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5)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________被迫同意进行谈判。
(6)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________运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7)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8)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________和________,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
(9)志愿军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_______,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3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________、互利、互相尊重________和________完整
34、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
(1)二战前: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
①发展历程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冷战的发生,______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______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C.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______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②表现
A.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B.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35、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6、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3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请填写空白部分的答案)
时间 | 整体发展状况 | 原因(背景) | 表现 | 影响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产生 |
|
| 使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维新思想,促使自然京畿道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甲午战争后 |
|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 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1912—1919 | 短暂的春天 |
| 民族资本的投资额大大增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 |
38、改革开放后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是怎样的?
39、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