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有学者认为,“内阁大臣开始是作为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又以国王的名义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只在必要时向国王请示”。该观点意在说明英国(     

A.首相拥有立法权

B.制度变革呈现渐进特征

C.首相与内阁共进退

D.议会丧失中心地位

2、《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两人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的法律规定,陈胜、吴广的戍边任务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导致二人被斩首。由此可见

A.《史记》的记载都须经过考古证实

B.哪个表述更接近史实需补充史证

C.《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

D.《史记》和秦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

3、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向11国同时宣战。当月,以刘坤一、张之洞为主的东南督抚们与列强达成约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些约定的达成(     

A.引起清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助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壮大

D.表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4、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该现象(     

A.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

B.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双重作用

C.导致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

D.说明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5、从如图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是中国古代的

A.大秦王朝

B.西汉初年

C.东汉政权

D.南宋政权

6、下图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

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

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

C.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

D.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7、明代朝贡贸易对贡期、人数、贡船、贡道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不得越轨。但外国贡船往往夹带大批私货,明朝政府在朝贡之外允许他们在京师会同馆与城内各处开市贸易,允许他们在途中与军民私下交易,且“悉免其税”。这反映了明代(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政府不断放松海禁政策

D.对朝贡贸易管理名存实亡

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9、依据如表中的信息,确定最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814年

英国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78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

1896年

大清邮政官局成立

A.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

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C.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

10、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农民赋役负担繁重

B.冗官冗费问题突出

C.重视种植经济作物

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11、《齐民要术》吸收了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还吸收了《尚书》中:“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主张。这说明(     

A.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

B.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发展

D.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

12、据《潘秀才日记》记载,道光廿九年(1849年)二月十七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在虎门江面的英舰上与夷人会谈。夷人又提入城一事,实乃可恶!广州城乃吾民居住之地,怎可让外夷居住。况夷人面日怪异,实乃妖类”。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鸦片战争期间的反侵略

B.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C.东南沿海陷入边疆危机

D.近代外交理念的萌发

13、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下列口号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还我青岛”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A.秉笔直书

B.言必有据

C.以小见大

D.孤证不立

15、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一种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的乡土秩序或基层民间力量。下列基层组织示意图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秦汉、唐朝、宋朝、明朝

B.唐朝、秦汉、明朝、清朝

C.秦汉、唐朝、明朝、清朝

D.宋朝、唐朝、秦汉、明朝

16、下表明初关于北方学校教育的部分举措。据下表推知,当时的举措(     

时间

主要内容

1381年

令“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

1387年

命吏部迁南方学官之有学行者教之,增广生员,不拘额数,复其家

1391年

命礼部颁书籍于北方学校

A.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B.普及了北方各地的儒学教育

C.保证了南北科举选才的均衡

D.化解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17、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18、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昏’是“黄昏”的意思,“因”是“就”的意思。在我同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这表明古代婚姻

A.男娶女嫁已成定制

B.具有浓厚夫权色彩

C.封建迷信思想厚重

D.强调男女婚姻平等

19、在雅典,一年有144天为公共宗教节日。宗教活动一般都会对全体公民开放,人们一起举行盛大的游行并随后参加聚餐。负责祭神和主持祭祀仪式的官员多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一般任期一年。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政教合一威胁民主体制

B.公共活动强化集体认同

C.奢侈浪费阻碍城邦发展

D.全体民众参与政治生活

20、如表是唐宋时期主要公共工程数量统计表,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朝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直隶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32

11

32

24

18

44

20

29

北宋

12

7

25

20

43

86

18

45

金以及同时期的南宋

4

2

14

4

74

185

36

63

A.北方经济呈现衰退

B.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方自然灾害严重

21、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22、《梦粱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的是临安(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商业贸易的繁荣

23、元代匠户世袭为官府工作,实际上是官奴隶。明朝匠户虽仍不自由,但可以银代役。官府可以银雇役,最后甚至不再追究匠户隐为民籍。材料反映出明代社会的现象有

①一条鞭法的实施②工匠赋役负担沉重 ③户籍管理逐渐放松④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各党都要绝对地独立自主,任何党都无权垄断真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本身也应该革新。这一主张(     

A.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

B.结束了与美国的冷战

C.推动东欧社会急剧变化

D.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1917年3月俄国爆发的“________”,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而1917年11月爆发的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确定目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____________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发展与完善: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特点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__________、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______层面民主制度同_______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②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4)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_________和巨大优势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_________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7、宋朝是中国古代________发展的一个高峰

28、村落的产生

阶段

概况

代表

演变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

出现

村落:_________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

村落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

埃及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29、为防止袁世凯专权,3月11日,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

30、主要内容

举措

实施

创办近

代工业

“自强”军事工业官办企业

________局、福州船政局、________

“求富”民用企业官督商办

上海轮船招商局、________、开平煤矿

筹划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

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1、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

32、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________________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

3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4、制度差异

地球上不同文明区域在各自特定历史条件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即制度。

请写出下方《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图中字母所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制度文明成果。

A   B   C   D   E   F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秦汉和魏晋时期中央和地方实行怎样的监察制度?

36、有关鸦片战争,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的认识。

近16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看法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学人中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这场战争及对其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评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认同的。鸦片战争史研究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本文想就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鸦片战争以及它的基本评价问题,发表一些浅见,……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7、思考点

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

38、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材料二以下条款摘自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

第六条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的基本主张。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

(3)以上两部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