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为陕西临潼郑庄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铁犁铧,整体呈弧形桶状,头部为三角形,较尖锐。这可以佐证秦国( )
铁犁铧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B.冶铁技术已经普及
C.率先完成社会转型
D.商鞅变法措施彻底
2、下表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 孙吴 | 西晋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
州数 | 2 | 2 | 2 | 3 | 3 | 26 | 27 |
郡数 | 16 | 17 | 22 | 38 | 55 | 80 | 85 |
县数 | 94 | 121 | 197 | 241 | 320 | 不明 | 293 |
A.区划层级增加
B.豪强势力膨胀
C.社会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显著
3、20世纪以来,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这表明( )
A.城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交通工具创新扩大了城市规模
C.工业化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D.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
4、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借助国庆节发表社论,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并向人民群众展示一年来国家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取得的成绩。国庆社论紧跟时代的潮流和党的步伐,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据此判断,下列图表属于1993年国庆社论高频词统计的是( )
A.
B.
C.
D.
5、1935年前后,在今河北南部,上等沙地种谷类作物每年所得约5-6元,种花生则获利9元以上;中等沙地种谷类作物年获利约1-2元,种花生则得3元多;甚至不宜种植谷类作物的下等沙荒地,稍加人工,种花生每年亦可得2元以上。这(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封建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D.刺激了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6、河南北舞渡在清代是商业名镇。乾隆年间,此处“秦晋吴楚商贸往来,陆行者易舟,水行者易车”。道光年间,知县王德瑛言;“舞民但知坐贾不知行商⋯⋯花、煤、粮各行户尚有本地人充当,余则全系西商(山西、陕西商人)。”这说明该地当时( )
A.逐渐发展为专业化市镇
B.成为区域贸易网络中心
C.手工业经营方式多元化
D.商业贸易为晋商所主导
7、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这么做的意图是( )
A.确保机器大生产正常运转
B.控制人员过多的频繁流动
C.缓和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D.规范工人的生活生产行为
8、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到1934年,苏联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据此判断,苏联政府实行( )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9、原始农业时期,人们的世界观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人们普遍觉得周围环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灵,如谷神、牛神等,并且所有神灵都是永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食物生产者减少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人口的快速增长
D.天文历法的缺乏
10、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1899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这股浪潮( )
A.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的新闻报道。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义和团运动
12、清政府的大门被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并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亘古未有之大变动”引起了国人极大的震惊。李鸿章等人认为,鸦片战争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中国在“器物”等方面落后于外国,他们开始改弦易辙,着手自救。材料表明( )
A.师夷长技的思想深入人心
B.洋务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果
C.列强迫使清政府变革体制
D.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开启
13、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4、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
A.反映了租佃关系更加广泛
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C.提高了“客”的身份地位
D.承认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15、《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这突出反映了( )
A.《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B.《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取掠夺工矿之利
D.《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
16、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认为:“真正的高贵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从显赫富人到农夫、工匠、武士。”蒙特马尼诺提出:“在良好的共和国里,个人拥有的荣耀和地位不会根据其家世宗族的高贵来论定。”这些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当时( )
A.民众道德水平的提高
B.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动
D.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初步实现
17、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
A.价格革命萌生信贷行业
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商业革命表现形式多样
D.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18、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19、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和1931年先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等,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推广技术,培育良种。抗日战争时期,党调整土地政策,增开荒地,提高农业技术,开展农业大规模生产运动,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其主要目的是( )
A.使根据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B.保障根据地的粮食安全
C.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掉非常重要的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 )
A.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
B.法律定罪量刑十分随意
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儒家文化影响司法审判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属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中的(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医疗保障体系
C.医疗服务体系
D.药品供应体系
22、如表为1881—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单位:人)统计表。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
年份 | 1881 | 1901 | 1922 | 1939 | 1943 |
人数 | 50859 | 116413 | 317721 | 387400 | 710600 |
A.国家事务越来越复杂
B.文官文化素质日趋下降
C.应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D.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23、“中央原以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和商业城市,应该能为新中国经济做出贡献,现在上海不但活不起来,反而需要各解放区向上海输血。……不解决上海的问题,国内的经济形势就不会好转”。为解决“上海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是( )
A.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
B.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24、西汉初期“黄老之学达到极盛的同时,儒家也在积极寻找着自我发展的途径,儒家方面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千方百计的讨取皇帝的好感和赏识,另一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由此可知汉代儒学
A.注重吸收请子百家的思想想
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主张
C.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
D.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25、协同太平洋战场作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________,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战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密切的结合起来
中国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与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________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________
26、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27、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时间?其首都位于哪里?
28、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
填写下列表格中数字的内容。
周 | “微子受封”(政治) | “市井”(经济或交往) | “司南”(科技文化) |
秦 | “皇帝制度” | “驰道与直道” | “1” |
汉 | “2” | “路上丝绸之路” | “3” |
唐 | “政事堂” | “4” | “唐诗” |
宋 | “文官制度” | “交子” | “5” |
元 | “6” | “马可波罗来华” | “元曲” |
明 | “7” | “8” | “《农政全书》” |
清 | “9” | “十三行” | “10” |
29、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________,他撰写的《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0、远古时期——起源时期
中华文明____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优势: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________,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32、历史空间
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史事与其发生地相匹配(填写数字)
3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②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___”。
(2)“汪辜会谈”
①1993年,两岸在新加坡举行“_____________”,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②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__________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3)《反分裂国家法》
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___________”、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②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4、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措施
①废除_______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②实行_______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_______、实行义务兵役制等。
③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4)影响:促进了俄国_______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35、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内容有哪些?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何地召开的?
(2)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什么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7、写出四个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38、洋务运动的起讫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局限?
39、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如何评价这些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