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
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
2、任弼时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言说:“俄国1913年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42.1%,而我们到现在还只有10%左右,有什么办法转入社会主义呢?”“所以全国胜利后,我们仍需要有两个到三个五年计划,才可以转入社会主义。”任弼时意在说明( )
A.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B.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是短暂的阶段
D.私有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3、如表为1950—1952年上海商业销售情况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上海( )
| 国营与合作社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 公私合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 私营商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 |
1950年 | 25.0 | 0.4 | 74.6 |
1951年 | 27.9 | 0.3 | 72.8 |
1952年 | 45.8 | 0.3 | 53.9 |
A.公私合营成为商业发展新风尚
B.国营商业主导着商业发展趋向
C.私营商业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D.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井田制的逐渐瓦解
D.铁农具的使用
5、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6、货币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影响如图不同时期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战国刀币 秦朝半两钱 北宋纸币
A.国家统一的完成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外贸发展的需要
7、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疫病大范围流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委员会采取了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动员群众开展卫生清扫运动、实行防疫注射与隔离治疗相结合等措施。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
①推动了解放区基层组织建设 ②为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
③有利于群众建立科学卫生观 ④以支援前线作战为主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表为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整理自《世界经济千年史》),据此可知
时间 |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 ||
中国 | 西欧 | 中国 | 西欧 | |
1500年 | 25 | 17.9 | 600 | 774 |
1600年 | 29.2 | 19.9 | 600 | 894 |
1820年 | 32.9 | 23.6 | 600 | 1232 |
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
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
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9、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 )
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
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
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
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10、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的对联是“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该运动(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
D.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
11、有学者认为《老子》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以下最有可能出于它的言论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五行间“相生相胜”
C.“兼爱”“非攻”“尚贤”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2、1862年5月,林肯政府签署了《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的公民,或申请加入美国国籍而未曾持械反抗过美国政府的人,都有权登记免费领取160英亩宅地。登记人只需缴纳10美元手续费,在宅地上住满5年后就成为宅地所有者。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 )
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
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C.关注民生消解贫困
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
13、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鞅变法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唐德宗时期
14、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由此可知,新物种传播( )
内容 |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
A.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促进了土地资源开发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加剧了人地矛盾问题
15、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
B.扩展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
D.强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16、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 拓跋 | 拔拔 | 丘穆陵 |
汉姓 | 元 | 长孙 | 穆 |
A.消灭了鲜卑族的陋习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17、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18、1649年7月4日至16日,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两项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出售国王所拥有的动产及个人地产,原属王室的庄园、土地等财产。其购买者主要是乡绅,还有不少商人、富裕农民、议员和政府职员。这得益于( )
A.君主立宪制形成
B.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封建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1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蒙克说道:“刀斧可以砍下君主的头颅,但唯有通过语言我们才能废除君主制。”英国革命确立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即国家主权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存在,人民的同意和普遍福祉才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这里的“语言”主要指( )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暴力革命论
20、1680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规定“从今以后,无论君主以关税、货物税的收入,还是以取自家庭钱财的收入为担保进行借款,都被认为是在妨碍议会的活动,而必须对这些行为负责”。这一决议( )
A.使国王统而不治成为事实
B.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加强了对封建王权的制约
D.体现了民主程序尚需要完善
21、下表为1844——1856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出口贸易额货值表(万美元),这( )
年份 | 广州 | 上海 |
1844 | 1790 | 230 |
1850 | 990 | 800 |
1852 | 650 | 1140 |
1854 | 600 | 1170 |
1855 | 290 | 1990 |
1856 | 820 | 2580 |
A.反映出中国贸易格局的改变
B.改变了外贸入超的状况
C.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D.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2、据相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重庆地区引进了玉米并得到广泛种植,巴县“半倚包谷为活,……其功实居稻麦之半”,长寿县百姓所产包谷可“代半岁之粮"。据此可知,上述地区引进和推广玉米( )
A.改变了饮食结构
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快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
23、1868年,在为与列强修约做准备时,总理衙门与两江总督曾国藩、山东巡抚丁宝桢等一大批官员商议铁路事宜。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外国商人还是中国商人,只要修建铁路都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丁宝桢指出:“此事为害过大,使我之国计民生日耗日削于冥冥之中,不堪设想。”这表明二人( )
A.对近代化道路选择出现分歧
B.与列强“商战”的思想日隆
C.尚未认清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D.强调交通对于经济的意义
24、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家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
25、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6、王安石变法
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失败目的:________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
内容
富国方面 |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
强兵方面 |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
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27、交通事业的进步【知识点153】
(1)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____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1909年,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本思想
内容:①春秋时期,____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②____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③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____”说及“民贵君轻”的主张
影响: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但是,古代它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29、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的提出: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样的选官思想?结果如何?
(1)思想:民国成立后________提出了文官考试的思想,即:建立________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________、任用、________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2)结果、评价: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没有实行,对民国________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30、主张
(1)拥护“______”,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2)1978年5月,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__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
32、世界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端是________ 。
33、主要表现
领域 |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
政治 |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 1947年9月,成立_______和_______ 情报局 |
经济 | 实施_______,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 成立_______,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
军事 | 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
地缘政治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34、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_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_______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_______。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_______将他炸死。
35、学习拓展
1986年4月一1991年4月,我国先后发行了21枚“民居”系列普通邮票,展示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选择其中一枚邮票,说说该邮票中所绘的民居具有哪些特点?
36、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 内容 |
徐中约 |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
张岂之 |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37、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8、清政府多数官员为什么反对修筑唐山到北塘的铁路为什么以不用机车牵引做条件
39、中共三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通过什么样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