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位于核孔上,主要由核孔蛋白构成,是物质进入细胞核的通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异常有关

B.不同功能的真核细胞,核孔的数目往往不同

C.核孔是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人体内不是所有细胞都有核孔复合物

2、用新鲜的马铃薯悬液分解H2O2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第1组是在10℃、pH为5.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马铃薯悬液的结果,第2组是只改变了一个实验条件的结果。第2组实验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       

   

A.提高H2O2溶液的浓度

B.增加马铃薯悬液的量

C.适当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D.增加了少量FeCl3溶液

3、下图是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甲——戊为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甲:性激素进入组织细胞;                           乙: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的红细胞;

丙:植物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丁:人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戊: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内流(此过程利用钠离子通道)形成动作电位

A.甲和乙都涉及的图有①、③

B.丙和丁都涉及的图有②、④、⑥

C.乙和戊都涉及的的图有②、③、⑥

D.丁和戊都涉及的图有③、⑤

4、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

5、“醉氧症”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后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醉氧症”表明内环境的稳态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醉氧症”病人发生严重腹泻后,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适量补充无机盐

D.“醉氧症”的出现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B.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可能缩短其寿命

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部位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生长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极性运输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C.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合成受阻而导致

D.生长素的合成一定需要酶的参与且有光和无光生长素都可以合成

8、酶是生命不可缺少的核心物质,目前已知的酶可以催化超过数千种生化反应。下列有关探究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若选择淀粉与蔗糖作为底物,则可选择碘液作为指示剂

B.“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实验中,酶通过提高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需先使酶与底物分别达到设定pH后再混合

D.低温、高温、过酸、过碱均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去活性

9、当我们吃了咸的食物,感知咸味的味觉细胞会产生兴奋,引发神经信号的传导,最终产生味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活动中的味觉细胞属于感受器

B.引发的神经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味觉

C.味觉细胞兴奋后,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机体摄入过咸的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10、如图是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过程,X、Y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细胞中,②过程可能没有产生ATP

B.在酵母菌细胞中,②过程可能没有产生ATP

C.在人体细胞中,③过程可能没有还原氢的产生和消耗

D.在酵母菌细胞中,③过程可能没有还原氢的产生和消耗

11、在F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       

A.1/4

B.1/16

C.1/9

D.2/3

12、下图甲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各结构均正常,且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表示刺激A点后电表M检测到的电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A点,M和N都将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B.只刺激B处,若N的指针发生偏转,M的指针未发生偏转,即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图乙中a点表示电流表两极电位相等,此时没有离子进出神经元

D.图乙中b点神经元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13、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脂双层

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

C.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D.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14、下列有关生物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在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B.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时双方受益,在数量上同时增加,分开后各自独立变化

C.种间竞争的两种生物在数量上一定会呈现“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占劣势甚至消亡”的变化

D.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15、骨骼肌增龄性改变(指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骼肌所含肌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发生变化)是导致老年人活动能力减弱的原因之一。为探究骨骼肌增龄性改变是否影响肌细胞有氧呼吸的强度以及运动训练能否改善这一影响,实验者将中年期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状态组(A组)和运动训练组(B组),适宜条件下饲养,在不影响小鼠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定期检测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目和ATP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

线粒体个数

ATP含量(nmol·μL-1

A组

B组

A组

B组

第0周

48.17

44.83

0.72

0.65

第8周

44.17

61.00

0.87

1.30

第16周

36.00

60.33

0.68

1.52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时间和是否运动训练

B.小鼠寿命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模拟中年人变老的过程

C.A组小鼠随年龄增大,因线粒体数量减少,骨骼肌细胞需要通过无氧呼吸补充ATP

D.中老年人坚持有氧运动可以缓解骨骼肌增龄性改变造成的影响

1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动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B.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范围较广泛

C.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较缓慢,因此作用时间较长

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1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其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同位素标记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

C.分离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

D.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完全归纳

18、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是(       

A.辅助性T细胞

B.B细胞

C.吞噬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1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工作模式。沙丘改造、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封山育林等是生态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人工生态改造与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且后者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B.若某湿地经过保护后物种丰富度未发生变化,则其群落结构也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封山育林过程将使群落的结构更复杂,利用资源的能力更强

D.退耕还林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伴随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20、某哺乳动物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种基因相对独立。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21、人工节制生育是指人为取走巢中部分卵和幼鸟。为了对大山雀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科学家在大山雀产卵后进行人工节制生育操作,统计当年幼鸟和成鸟数量并计算存活率,下表为部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繁殖亲鸟数量(对)

巢中所含幼鸟初始数量(只)

存活率(%)

幼鸟

成鸟

对照年

52

274

26

11

实验年(人工节制生育)

55

140

54

20

A.与对照年相比,实验年大山雀成鸟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B.对照年幼鸟存活率比实验年低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

C.人工节制生育不会改变大山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可以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大山雀成鸟的种群密度

22、下列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A.C、H、N、P、Mn

B.Cl、Fe、S、Mg

C.B、Cu、Zn、Mo

D.N、P、K、Cu、Fe、

23、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C.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4、“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对第一级记忆的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D.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参与的大脑皮层言语区主要有H区和S区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平滑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牵张感受器收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进而控制排尿。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f→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来表示)→膀胱逼尿肌(平滑肌)、尿道内括约肌。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_(“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___________

(2)甲、乙患者的神经系统均有一处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部位。成年人能有意识的地控制排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_____________的调控。

(3)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调节。

26、“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工程。下图是我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弃耕地恢复为阔叶林的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阔叶林阶段,调查杂木林中栎树种群的密度可采用_______法,调查还知道栎树在该地区乔木中占有优势,这属于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范畴。

(3)阔叶林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7、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此模型称之为_____________模型;

2)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填序号),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图中和细胞的识别与信息交流有关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是借助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填序号)以____________的运输方式进出细胞的;

4)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细胞的生命力。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则被染成___________色。

28、[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菌落中细菌被噬菌体杀死形成的透明区域称为噬菌斑。大肠杆菌的直径大小通常在0.5〜3μm。下图为

分离获得噬菌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噬菌斑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分析是一种_____________培养基。浓缩的蛋白胨可为大肠杆菌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上述步骤中使用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步骤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滤液中是否有噬菌体存在,可诜择_________作为观测指标。写出操作简要步骤:_____________

 

29、调查显示,中国人舌尖最爱“辣”,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痛觉。

(1)舌头中的痛觉纤维末梢上的辣椒素受体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辣椒素跟该结构结合后就激活了与该结构连在一起的TRPV1离子通道,导致_________而产生动作电位,并在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将痛觉信息传入_________而产生痛觉。

(2)辣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内啡肽,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感。内啡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样由_________分泌,并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_______调节。近年来发现,内啡肽对机体的免疫反应也起着调控作用,所以内啡肽也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

 

30、水稻为雌雄同株植物,其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水稻细胞7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下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且个体存活。请问答:

(1)图中“?”处的基因是____,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④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有一些抗病水稻,其中有部分杂合子,现通过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若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7号染色体的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植株的存在不会影响育种目的,因为该过程中随着感病植株被拔除,____不断降低;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拟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并拔除感病植株,也可以达到提高纯合抗病植株比例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相对于连续自交来说,育种进程将____(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3)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可能是三体植株(假说1);也可能是如⑤所示由于____导致的(假说2)。请设计最简便的交配实验方案(设假说2中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受精且后代均能存活),探究何种假说成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

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这种变化会引起尿量_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2、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