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
1.我觉得好像有方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米:“老班长,你怎么……”
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问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引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填空。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
2.___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
3.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是写给______的。
3、看诗句,猜出处
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____)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____)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春联 ______的东西 ______地叹气
______的土地 ______的脊背 ______地喊着救命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父亲______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______再也离不开它。
(2)这组关联词语的使用突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6、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①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
有约⑤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9、阅读理解
表里的生物(节选)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了解表里的真相过程中,“我”的心情在不断变化,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唯恐”的心情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猜想表里面是生物的原因是( )
A.“我”一直就喜欢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对这类生物充满了好奇心。
B.“我”猜想表里的物体和蝉、虫一样,都不会轻易被人发现。
C.父亲的做法非常神秘,让“我”猜想到里面是生物。
D.父亲的手表里经常发出声音。
【5】读了选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文中的“我”。
【6】童年的哪些经历让你难忘呢?请选择一件事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竹影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爸爸”的到来使华明感到“难为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
A.中国画重神似
B.西洋画重形似
C.中国画像符号
D.西洋画像照相。
(3)试用原文的话概括回答第2段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中国画大都如此”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指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阅读
①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②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 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 的身体,没入那 的绿海,去捕捉那 的雨丝。
③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④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个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⑤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⑥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⑦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选自《罗兰散文》,有改动)
【1】依次填入文章第②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B.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C.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D.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答: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你知道出自 的
我们积累的关于雨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写出两句吗?
【4】请给文章取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的句子写句子: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感悟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划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理解。
储蓄人生
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总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一种储蓄吗?
②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________。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这笔亲情储蓄,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________,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不是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双方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________的储蓄需要锲而不舍,一个人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储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⑤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的那些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将“学识”“亲情”“友情”填在文中恰当的位置。
【2】用“﹏﹏﹏”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利息”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钱”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表述你的理由
人生还需要储蓄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①上海世博会!世界各国最顶尖设计大师,紧紧抓住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上海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域方圆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尽情挥洒着创意、尽情书写着想像力。
②我们先来一睹将被永久保留下来的“一轴四馆”的芳容吧。
③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造价近30亿元,是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世博轴有许多亮点,如,她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张拉索膜屋面。这一独特的结构,张拉起自由飘逸的白色索膜,让其下人流的来往聚散与自然界水流、气流的飘散汇集相互对应,以富有张力的体形表现出力与美的统一,实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结构科学的美妙结合。
④中国馆堪称一绝。她外观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共分三个展区。第一个展区是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东方足迹”核心展区,包括一部电影《历程》;第二个展区是41米处的“寻觅之旅体验区”,游客可以乘坐轨道车游览诸如石桥、斗冠、园林这些具有中国建筑特色的展项;第三个展区是在33米处的“低碳、行动、功能”展区,主要反映中国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东方智慧来破解现代城市节能减排的难题。
⑤世博主题馆外形设计从“折纸”的创意出发,屋顶则模仿了上海里弄“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显示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文化魅力。世博主题馆的南广场、北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将在世博会期间举办各类活动、庆典和仪式。
⑥世博文化中心是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永久性场馆之一,造型呈飞碟状,不同角度和不同空间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白天如“时空飞梭”、夜晚似“艺海贝壳”。世博中心也是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建筑之一,在世博会期间将是国家元首级贵宾的会客室、大型庆典的宴会厅、重要论坛的大会堂。
⑦各个国家馆造型独特、别出心裁、超乎想像。如,“种子圣殿”英国馆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外部“生长”有6万多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沙特馆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巨船——月亮船,所以被称为“月亮之殿”;芬兰馆宛若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所以被冠名“冰壶”;俄罗斯馆既似花朵,又似“生命树”……
⑧上海世博会除了建筑令人眼花缭乱外,在184天的盛会中,世界各国将用最新的科技、最超乎人们想像的创意,上演一场场无与伦比的视觉听觉饕餮盛宴。
【1】将被永久保留下来的“一轴四馆”是( )
A.世博轴 中国馆 国际组织馆 英国馆 沙特馆
B.世博轴 中国馆 世博主题馆 世博文化中心 英国馆
C.世博轴 中国馆 世博主题馆 英国馆 沙特馆
D.世博轴 中国馆 世博主题馆 世博文化中心 世博中心
【2】第⑦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B.列数字 打比方 做比较
C.列数字 下定义 做比较
D.列数字 下定义 举例子
【3】与“各个国家馆造型独特、别出心裁、超乎想像”中“别出心裁”一词意思相近的一组词语是( )
A.别具匠心 别有用心 别树一帜
B.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独出心裁
C.别有用心 触类旁通 标新立异
D.独出心裁 别无二致 别具只眼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上海世博的位置→_______→_______→盛赞世博会视觉听觉盛宴
【5】在文章中举到的上海世博建筑中,你最喜欢哪一座?为什么?(如果你参观过上海世博,有其他你最喜欢的建筑,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
16、改“把”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21、作文。
六年的学习生活会有许多令你高兴、难忘、有趣、难过……的事情,请以“这件事真让我 ”为题写一件事。
要求: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要做到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