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全词语。

绿林______ 依草______ ______改色 ______暗长

大发______ 数以______ ______不醒 ______盼望

不容______ 东施______ ______顾后 ______环抱

缕缕______ 仪态______ ______无睹 ______盘旋

脑颅______ 凝神______ ______不渝 ______和气

2、根据情境,在括号里填上读音为jùn的字。

那名英_______且富有才华的总工程师,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_______,不断地努力探索、拼搏。虽然形势非常严______,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工程提前______工了。

3、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_________;全书的低潮部分是_________

5、叠词聚会。

1、硬邦邦(ABB)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郁郁苍苍(AABB)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蹑手蹑脚(ABAC)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熠熠发光(AABC)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生机勃勃(ABCC)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城南

(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你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其实是写__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道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现     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用“/”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人们是如何找到真理的?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和“!”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开

①我爱菊,尤爱野菊。时值野菊怒放的深秋,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教书。那盛开的野菊花金灿灿的,分明有大把阳光在里头,给校园周边镶了一道金边。

②开学不久,坐在教室最后的小女孩杨平引起了的注意。她蓬松着乱发,眼圈发黑,可听起来课来,一双大大的眼睛却总是那么专注。她每天都在上课铃响后才进校,而放学又是第一个跑出校园。

③当地政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免费提供了“营养加餐”。用餐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恰似一群快活的小精灵。我仿佛看到了那嗷嗷待哺的羔羊,那张着嘴等候喂水喂食的小鸟,那围着母鸡“叽叽”叫个不停的雏鸡……

④一天中午,几个孩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身边,告诉我杨平怪怪的,每天都不吃加餐,把鸡蛋和牛奶藏在书包里。“为什么呀?”我惊讶地问。“不知道,她什么都不说。”她的同桌抢着回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打了个结。

⑤第二天,我不露声色地观察,果然发现杨平把鸡蛋和牛奶塞进书包里了。我走过去,关切地问:“杨平,你怎么不吃呢?”“老师,我不想吃。”那声音很轻,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是真心话吗?”我追问。她抿着嘴,摇着头,没有言语,泪珠却在眼眶里打转。

⑥放学后,我决定到杨平家去家访。来到她家门前,透过门缝,我看到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个瘦小的身躯蹲在土灶前,不停地向灶孔里添着柴草,一股股浓烟直往外冒。她一边用小手揉着眼睛,一边把嘴对准灶孔“扑哧、扑哧”地吹着。火苗升腾后,她才侧身在板凳上飞快地写起作业来。

⑦我连忙推门进去,杨平搬来板凳,请我坐下。我轻轻地问:“你爸爸妈妈呢?”“爸爸到地里干活去了,妈妈在睡觉。”杨平回答。“睡觉?”我不解地问。“妈妈瘫痪了,常年躺在床上。”小杨平的话让我针扎般地难受。此时,我心中的“结”已解开了八九分。我心疼地说:“你把鸡蛋和牛奶带回来是……”小杨平含着泪说:“妈妈很难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所以我……”听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一把将杨平搂在了怀里。

⑧走在回校的路上,我的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我不想吃”这句话说得很轻,可实际挺沉重的,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

⑨走着走着,忽然,我远远望见校园周边正在吐艳的野菊,它是那样的灿烂芬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呼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小女孩杨平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4短文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细致描写了小女孩向灶孔添柴草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第⑦自然段想一想,我心中的“结”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结构清晰 B.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C.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D.呼应开头 借物抒情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riǔ xīn) 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zui zhuì)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 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画出加点字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四种形态,分别是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作者在写作时采取了 _______ 的构段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广玉兰花的 之情。

12、课内阅读

【甲】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乙】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以上两个片段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分别描述了李大钊同志________的情景。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转折

B.表示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

【3】两个片段中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神态描写

【4】从“坚决”“安定”“沉着”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李大钊______的革命精神。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父亲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短文后的各小题。

特殊的点名

⑴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⑵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集在他们敬爱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chōnɡ)憬(jǐnɡ)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位慈父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把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呆一刻呀!惆(chóu)怅(chànɡ)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⑶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来。教室里一片寂静。

  ⑷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

  ⑸沉默5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⑹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kuànɡ)里打转。

肖石、温天立、张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qín)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这五个生字,按音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怅惆憧憬眶 B.怅憧惆憬眶 C.怅憧眶惆憬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⑿自然段中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几句话让你知道了下课了,谁也没有动的原因?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4把第⑹自然段中马教授捧起花名册一句中的字改成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教授为什么要点自己的名字?从这里你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⑽自然段引号之间只有一个问号,你从这个问号读出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是不是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老师?请用心写下给老师的临别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选文第2自然段记叙了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是(详写 略写),写出了正月初一人们参加活动的(喜悦 烦躁)心情。

【3】正月初一那天,人们都有怎样的活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完成练习。

人物

活动

人物

活动

男人们

__

女人们

____

小贩们

__

孩子们

____

【4】概括正月初一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母校,告别和蔼可亲的老师,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别之际,你是否有深深的不舍?不舍校园的一草一木,不舍老师的谆谆教诲,不舍同学的互帮互助。请以“别了,我的母校”为题,将你对母校的情感倾诉于笔端。

1.注意在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及人名。

2.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书写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