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理解运用。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题目是后人所加,其中“辩”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_一书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结。

2、 nǚ kū long juàn yì   yǎn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liáo yá   zhāo lái yōu zāi yóu zāi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造句。

满分5 manfen5.com

 

 

4、《学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根据加点字的意思推测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语句

加点字字义

构成词语

词语的意思

为是其智若与?

____

自愧弗如

____

虽与之学,弗若矣。

____

声泪俱下

____

通国之弈者也。

____

好谋善断

____

使弈秋二人弈。

____

诲人不倦

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2)路上行人断魂。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4)牧童指杏花村。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 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 )工厂,所以( )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换一种句式表达,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阅读。

真理诞生于有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   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请在第一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第二段中“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是谁说的?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名字。

4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______________

5画“ ”的句子中“这样的事例”指____________

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语段赏析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1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仰望——________    耻笑——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不到你这里看一看。        我会受到人们的耻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总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河神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句话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

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

2品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中,“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_______________

4作为结尾段,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朴实的母亲给“我”的踏踏实实的幸福。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能写一写你生活中平淡的幸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知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1)请找出文中运用了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语句,并抄写下来。这一段中还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2)用""标出此文的结构层次。(2分)

(3)第段"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倘若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你将给周围的人提出怎样的环保建议?(2分)  

 

 

14、这位年轻妇人,是居里夫人。1898年,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发现了一种未被人类知晓的金属,它以微小的含量混杂在其他矿物质中,寻找提炼它,确定它的化学性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居里夫妇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帮手。怎么办?他们只能因陋就简,利用最简单的设备,开始做这件在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娄蒙路的那间旧棚屋,夏天像锅炉,冬天像冰窟,刮风时,风从棚壁的裂缝中钻进来满屋子乱窜,下雨时,屋里到处是滴滴答答的漏水声,积水就在他们脚边流淌。如果风雨交加,棚屋就会像一只在波涛中颠簸的破船。整整四年时间,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第一年,他们共同从事新金属的化学分析工作,并且研究它的放射作用。不久,他们认为两个人分工合作的效率更高,居里先生试着确定新元素的特性,而居里夫人则继续负责制提炼取。在这种分工中,居里夫人选择了应由男人来做的体力活,她独自一人搬运蒸馏器,倒出溶液,每天连续几个小时搅动在冶锅里沸腾的材料,溶液的气体刺激着她的眼睛和咽喉,毁损着她的健康。晚上回到家里,她总是精疲力尽地瘫倒在床上,累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3分)。

  颠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陋( )就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匪(   )夷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一句中“这样艰苦的条件”具体是指哪些? (2分)

答:

 

(3)作者描写居里夫妇从事新金属制取提炼的棚屋,分别用了三个比喻句。

它们是:

从而形象地反映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______________。   (4分)

(4)作者具体地描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对表现人物形象起怎的作用?

答:

(5)作者在写居里夫人分工负责制取提炼新金属的工作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选择了应由男人来做的体力活”“她独自一人搬运”“每天连续几个小时搅动”等,这些表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品质?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自然段若从“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切开分为上下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这两层的层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 按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意思,你能区分吗?

“成熟”有两种意思:

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

②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你能用“成熟”的这两种意思各写一个句子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