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在这槐花飘香的日子里,我们最后一次欢聚在这棵绿荫如盖、zhī fán yè mào( )的槐树下,谁不心潮起伏?我眼前又浮现出yǐn rěn rù shèng( )的课堂,rè huǒ cháo tiān( )的劳动场面,有趣开心的郊游,你追我赶的赛场……往事桩桩件件,lì lì zài mù( ),如记忆仓库里一颗颗liú guāng yì cǎi( )的珍珠!

2、古诗积累。

(1)在我读过的古诗中,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有《____________》;描写送别情景的有《_________》;描写将士边疆生活的有《___________》;描写月亮的诗有《_________》。描写儿童生活的有《______》,请写出写儿童活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科技活动,老师讲解的方法我都懂,书上介绍的理论我也会,可自己怕动手,常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老师知道后,教育我说:“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3、解释词语。

好高骛远:_______________

洋洋洒洒:_______________

兹: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李大钊被捕后,残暴的匪徒像mó ɡuǐ________一般折磨他,但他却始终保持冷静。最后,敌人对他zhí xínɡ________jiǎo xínɡ________,李大钊英勇xī shēnɡ________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生长在一个小镇。从我家走着去那里的小学只要10分钟。

我至今还记得,每天中午的铃声响起,我总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家。母亲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她的神态告诉我:在她心中,我是唯一重要的。对此,我终生感激。

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但不论我在家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她的话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没有建议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这是一个春光灿烂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腰:“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园子里留蔷薇花。”

“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抗议。“ 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

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她想了想问。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扮演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演出前一天的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儿已经开始卷了。只看它一眼,就知道母亲正在外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天中午的谈话,精神格外振奋。

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带回家。母亲把它放在两张擦脸纸之间,小心地夹在一本词典中。母亲一边做一边笑着说,我们也许是唯一夹留这样花草的人。

我经常回想起与母亲一起沐浴在柔和的太阳光中的日子,尽管那些时刻只是我童年篇章中小小的逗号。

1请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下面句子中“如此”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中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该语段应该插入到第______和第______段之间。

5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想带“我”散散心,看看风景,忘记烦恼。

B.母亲借蒲公英让“我”自己去发现,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同样重要。

C.母亲带“我”散步,告诉“我”蔷薇花和蒲公英一样美丽。

D.母亲借蔷薇花和蒲公英不同的美,告诫“我”不要抢风头。

6照样子,写出你对文中“母亲”的感觉。

例:我认为,母亲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因为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她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

我认为,母亲是个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母亲是个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上帝的答卷

①一天,上帝_____之后,_______:“假如让现在世界上每一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们会怎样选择呢?”于是,上帝授意给世间众生发一份答卷,让大家填写。

②答卷收回后,令上帝________,请看他们各自的回答﹣﹣

③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老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_____。”

④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食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他送鱼馈虾,很自在。”

⑤猪:“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要说‘蠢猪’。”

⑥牛:“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了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⑦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⑧鸡:“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叫早外,每天还________,怕被捉挨宰,惶惶不可终日。”

⑨蛇:“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青蛙,处处受人类保护。我们呢,走到哪里,都要遭人毒打,还要吃我们的肉,活着有啥意思!”

⑩青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条蛇,人见人怕,躲得远远的。我们呢,本来登不得_______的,现在倒好,人们想着法子吃,大型宴会酒席、饭店、餐馆处处可见。”

……

上帝看完,气不打一处来,“哧哧”把所有的答卷撕得粉碎,厉声喝道:“一切照旧!”

【1】“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找部首_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画。

【2】将下列词语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突发奇想          ②大雅之堂          ③无可奈何

④胆战心惊          ⑤酒足饭饱          ⑥大吃一惊

【3】“冷枪暗箭”在文中指____________;“惶惶不可终日”指____________。

【4】文章第2自然段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第5自然段“蠢猪”一词加引号表示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肥头大耳                 

由主人供养               

受人类保护               

翱翔天空             青蛙   

                   翻箱倒柜       

                   虽苦名声好     

                   吃喝住不愁       

                  人见人怕        

【6】上帝看完这些答卷后,“厉声喝道:‘一切照旧!’”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会得出这样的感受:(  

A.珍惜现有的生活,就会得到最大满足。

B.应该懂得尊重别人。

C.违反了上帝的旨令,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D.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粽子

  每年端午节,妈妈总要给我包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_______的芦叶包裹着_______的糯米和酡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粽子用_______的芦叶包裹着_______的糯米和酡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2这篇短文写了粽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写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做豆腐

姥姥家所在的村庄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星期天,我去姥姥家玩,就亲自做了一次豆腐。

首先,拣黄豆。姥姥和我把大盆里昨天泡好的有斑点的、腐烂的黄豆都拣了出来,确保大豆个个圆润饱满,这样做出的豆腐质量才有保证。之后,姥姥把大豆淘洗干净,再根据比例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榨豆浆。姥姥按下豆腐机的开关,在轰轰的响声中,我舀起一小盆黄豆倒入豆腐机上面的入口处。随着大豆缓缓下坠,豆腐机左边的管子里流出浓白的豆浆,淌入下面的大盆里;右边的槽里则出豆渣,掉进下面的大盆中。我一次次地弯腰舀豆,挺腰添豆,大盆里的黄豆越来越少,大锅里的豆浆越来越多,我则越来越累。姥姥心疼地说:妮子,歇会儿吧。我却固执地非干完不可。终于,添完了最后一盆豆,我浑身如散了架似的,瘫坐在地上。姥姥却没有关住机器,反而舀起豆渣来。见我迷惑不解,姥姥笑着说:豆渣还得过两遍,才能碾干净。

接着,我和姥姥把豆浆倒入大锅里,开始煮豆浆。金黄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豆浆沸腾了,锅里冒起了一团团白沫。姥姥不再烧锅了,进屋拿了一瓶葡萄糖溶液,往锅里边倒边对我说:过去都是卤水点豆腐,那样做出的豆腐( )发苦,( )对身体有害。现在人们都改用葡萄糖了。”“葡萄糖有什么作用呢?我好奇地问。起凝结作用,可以让煮好的豆浆变成豆腐。姥姥又用棍搅拌着豆浆说。

最后,我和姥姥把豆浆舀出来,倒在大盆里晾凉,这时豆浆已经快变成白色的固体了。姥姥又把它们舀在两个铺着布的长方形木框里,用布裹好,压上木板、石块儿。这样要至少等待两个小时,使里面的水分渗出来,豆腐就做成了。

通过这次做豆腐,我深深地体会到:樱桃好吃树难栽,豆腐好吃不好做。

1我会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辨别双胞胎。(组词)

浆(   )   添(   )   惨(   )

桨(   )   舔(   )   渗(   )

3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一写。

(1)我浑身如散了架似的,瘫坐在地上。  _______

(2)金黄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   _______

4做豆腐的工序是:    

5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重口味”的科学家(节选)

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意味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干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合作,推断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巴里开始做实验:他把一支试管放进自己的喉咙,让它滑入胃中,蹭下几片胃黏膜来做检查,确认自己既无肠道感染,亦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过一段时间等胃壁愈合后,他便吞下了事先培养好的幽门螺旋杆菌。

没过几天,他就没精打采,还开始呕吐。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大餐”起效了。巴里肠道组织的一系列活检报告显示,他出现了严重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接着他们又证明了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症状完全消失。

1984年4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立刻在学界引起轰动。200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

“重口味”的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认可。

1(品词析句)短文题目中的“重口味”是指(   )

A.普通人接受不了的口味。

B.科学家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但他们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

C.味觉量的浓度大。后来指给人带来冲击,带来感官刺激的行为或事物。

2(整体感知)短文通过列举事例讲述了科学家的“重口味”,简要概括的事例是_______;具体介绍的事例是_______。(填序号)

A.注射患者的血液   B.往心脏送导管 C.吞下幽门螺旋杆菌

D.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 E.在后背做伤口

3(品词析句)用“____”画出短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评价人物)读了这篇短文,有的人认为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不能认同;有的人却认为他们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佩服至极。你同意哪个观点呢?并说明理由。

我同意第____种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拓展)你能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下面的观点吗?试一试吧。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重阳节的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他翻越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位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念你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来吧。

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jiàng xiáng)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术。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栽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 折)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最终把瘟魔刺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 龚)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字和拼音。

2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换种说法)

___

3从文中知道重阳节的习俗不包括( )

A. 插茱萸 B. 喝菊花酒

C. 登高 D. 欢聚

4桓景拜师学艺是为了( )

A. 学习治疗瘟疫的仙术

B. 为民除害

C. 为老百姓取茱萸叶和菊花酒

5写出学过的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

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8、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这个乡村、城市、祖国、乃至世界上,一定有许多使你感到自豪的人、事、物、景……《 让我自豪》,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如“母亲”、“班级”、“祖国”、“长城”、“成功”等。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真实,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