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短文中三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_____ _____ _____

2.下列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本文赞扬了小草无私奉献的生命力。

B.本文赞扬了小草奉献的精神。

C.本文表达了作者敬爱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2、选择恰当的词义填空。

把他交给你,希望你今后能好好抬举他。(  )

A. 使抬升                                       B. 培养                                       C. 称赞;提拔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__________,或轻于__________。(《为人民服务》)

(2)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游园不值》)

(3)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根据下图表达的意思,默写古诗。(不写题目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xī shuài______那qīnɡ cuì______的叫声,我们隔着bō li______窗依然听得非常清晰。

5、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再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

(1)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大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这片海水当中,影影绰绰看得出蜘蛛像一个很小的小岛。

影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蜘蛛似乎只剩了两条腿,但后来变成三条,四条……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___________(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借物抒情,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8、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一双旧军鞋

这是个彩霞似火的傍晚。一位公安干警来到街上的一家修鞋店,问道:“师傅,上个星期是不是有位高个子的干警来这儿修过鞋?”

鞋匠端(祥    详)着眼前的这位干警,迟疑了一下说:“莫非你是替他取鞋的?”

“是的,我是他的所长,请问要付多少钱?”

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他随口说道:“你就付三元钱吧。”

所长付过钱,当他要接过鞋匠递给他的那双鞋时,双手不住地颤抖。

“你……你怎么啦?”鞋匠吃惊地问道。

“一位多好的干警啊!”所长沉痛地说,“上个星期,在一次执行‘严打’任务时,几个歹徒被我们公安干警围困在一间(仑 仓)库里,他奋不顾身地带头冲了进去,与歹徒展开了(搏    博)斗。就在这时,一个丧心病狂的歹徒引(暴    爆)了一捆炸药,他不幸失去了双脚……

 “啊——”鞋匠张大嘴巴,呆住了。

所长用低沉的声音接着说:“这双鞋他已经用不着了,他特意让我把钱付给你,谢谢了。”说完,所长大步走了。

鞋匠望着这双旧军鞋,俯下身子,拿出鞋油把它擦得乌黑发亮。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觉得只有这双鞋,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________    犹豫——________

3鞋匠漫不经心地从柜台最下层取出那双已修好的旧军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4鞋匠恭恭敬敬地把这双旧军鞋放在柜台的最上层。他久久地凝视着……”此时鞋匠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短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多读几遍,再说说你的体会。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对公安干警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为什么?

10、阅读芳草地。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词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来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跳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来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人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土气清彻。”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的描写。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

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文章第二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2】“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 相反,这个字是________,可解释为________(A.华美B.炽烈C.兴旺D.热烈)。

【3】下列对文中引用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表达了诗人对一年四季的圆月的喜爱之情

B.“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说明八月十五是赏月圆之景的最好时光

C.“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描绘的是北宋京都家家中秋赏月的盛况,突出了中秋赏月风俗的历史悠久

【4】借“月”表达思念、团圆、亲情、友情的名句有很多,请尝试将下面的诗词句补充完整。

①海上生明月,________。②________,千里共婵娟。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删改)

【1】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2】“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查语文要素]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______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______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______

【5】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爱的项链

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③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产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④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责的无价项链!

⑤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钱,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1第①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该文可分成两部分,在文中用“‖划出,并写出这两部分的意思。

 

3第③段所叙述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点题,作者将“爱心”用“项链”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这根金线”是指____,“串项链的人”是指____,这段的意思是在号召我们_____

13、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纤弱的身影、投在深黑的土地上、无言的微笑、温柔了整个世界,这是怎样的情景?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形容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选择括号中的正确读音

可恶________è          环绕________rǎo   rào

2文章把杨柳与其它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_______的特点。(   

A. 向上发展                                     B. 可怜可恶                                     C. 向下低垂

3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   

A. 贪图自己的光荣 B. 长得越高,越垂得低,不忘本。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17、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20、句子大舞台。(12分)

(1)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改为反问句)

   

(2)爸爸说:我今天很忙,就不接你回家了。(改为转述句)

 

(3)维吾尔的姑娘漂亮。维吾尔的姑娘能歌善舞。(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竹楼藏在竹林中。(扩句)

   

(6)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它特别的形式和独特的内涵,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感受。请你以“过   节的感受”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