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_山羊    一______火柴    ______墙壁

______星星    一______拖鞋   一______火光

2、下列成语因望文生义而理解错误,请写出其正确的意思。

(1)不速之客:跑得不快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体力行:身体有力就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发挥( )   发现(   )   发表(   )

性能( )   性情(   )   性格(   )

 

4、填空。

1)古诗中洋溢着浓浓的情: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思念家乡的深情;却看妻子愁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收复河山的激动;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感悟人生的快慰;归来饱饭黄昏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融人自然的自在。

2)名言警句让人终生受益:虚心万事能成,  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勿骄傲;“  _________,行必果告诉我们需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会我们珍惜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引用司马迁的话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关于生死的意义,于谦借石灰表达了他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经典名著,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 _______________的江姐,你看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__________________的孙悟空,你看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在《童年》中刻画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的阿廖沙,你看他 _________________。(人物形象与事例相一致)

5、补全词语。

一团______ 高高______ ______男女 ______如画

顶天______ 轰堂______ ______时代 ______幽兰

暑气______ 云遮______ ______可击 ______大方

利析______ 打躬______ ______膜拜 ______易举

襟飘______ 书山______ ______见山 ______车薪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完成下列各小题。

【1】“寒食东风 斜”应在横线填上(  )

A.玉柳

B.御柳

C.雨柳

【2】“日暮”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落日

B.傍晚

C.暮春

【3】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有关寒食节的习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火,吃生食

B.祭扫,踏青

C.穿针乞巧

D.蹴鞠、秋千、斗鸡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清明节的一项是(  )

A.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D.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B.“日暮汉宫传蜡烛”刻画了天黑后,汉朝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赏赐的蜡烛的画面。

C.“五侯”在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D.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是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8、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 舍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用“  ”画出能体现第2自然段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2】能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说明灯的图案多的词语是____,能体现人们过元宵节心情的词语是____

【3】读了选文,我知道元宵节的习俗有(  )(多选)

A.赏灯

B.赏月

C.吃汤圆

D.登高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过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

真实的尴尬

到学校开讲座。 一个学生站起来直率地问我: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我随口答道: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 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台下的学生听到我的回答,不仅哄堂大笑,有的还为我能这样真实地回答而鼓掌。由于我很坦率,讲座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有些学生就故意想方设法来难为我。他们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元钱太少了点儿吧?凭我这么个大块头,弯下腰来捡一元饯,那我也太不值钱了! 不过,要是一百元钱,我会欢天喜地地弯下腰去,问题是,还没等我弯下腰,早就有比我灵巧的人,抢在我的前面扑过去了!这下子学生们更是狂热,一个个提问得更踊跃起来,我当然也就更坦率、更真实地回答他们。讲座完后,学生们纷纷拥过来称赞我,说他们过去听报告都是套话、假话和废话。正当我被同学们表扬得乐不可支时,却有一个老师走上,表情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好这样回答学生们的回答呢?你就是真的感到当作家不用上班,真的看到地上有钱弯下腰去捡,也不能这样回答呀!我问他,那应该怎样回答。他说:你应该说你握惯了锤子的手,突然开始握笔,有些不适应,但想到无论拿锤子还是拿笔,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你应该说拾金不昧……”那个老师说了很多,也很动听,最后他说。你要是像我这样回答,才是有水平的作家,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我只得尴尬地点着头。

还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不知不觉有一个人挤到我眼前,像看珍奇动物一样地看我,我抬头一瞧,原来这个人和我很熟,便向他打招呼。谁知他竟怯生生地问了我一句:你是邓刚吗?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我不是邓刚还能是谁。他还是认真地看了我一阵子,才说:你是邓刚,怎么还乘公共汽车?

我说乘公共汽车便宜呀。他一听大吃一惊,忙说:你小声点儿,别让旁边人听见了笑话你。然后他就非常亲切地在我耳边开导我说:你完全可以说你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你本来要乘出租车,但一下子来了公共汽车,偶然坐那么一次……”下车后,他还叮嘱我:你是个作家,说话得讲究点儿!我含含糊糊地点着头,感谢他的好意,心里却悲哀地想:我们这个世界虚假的时间太长了,要想真实一下还挺艰难的。

还是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的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去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子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你们昨天不是带我去看电影了吗?母亲气急败坏地呵斥道:说你是个傻蛋你还真是个傻蛋。因为去看电影就不去劳动,老师能高兴吗?你要对老师说你昨天生病了!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如此教育下来,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乐不可:①撑;②伸出,竖起;③支持;④调度,指使。

败坏: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

②容易发怒,急躁;

③急迫,紧急;④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

2当虚假的东西弥漫着整个社会时,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听起来感到尴尬,文章共写了三件尴尬的事,第一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第二件事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

3先填空,再比较一下邓刚的回答和那位老师所认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1)学生问: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为什么对的报告那么狂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套话”“假话”“废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生活中努力着,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罢了。”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吗?不是说心中坦然就是最大的欣慰吗?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读文章,把下面图示补充完整。

图示上方一行所填的都是         ,图示下方一行所填的都是          

【2】“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句中“心照不宣”的意思是___________,文中指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感情。

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

C.借物抒情

D.借景抒情

【4】文中许多地方写到“我”给送水师傅“留位置”。从“送水师傅到家时让他穿拖鞋;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看出。生活中,你有给别人留过“位置”吗?请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的学习时光,与许多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书名),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觉、感受、感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名望、威望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偶尔(   )   众多(   ) 凶恶(   )

3联系上下文,用 选择最恰当的词。

4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促使努力练琴的动力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_________

6作者一直珍藏这个秘密秘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写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难听的拉琴声。

B. 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 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三个词,依次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

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是         

2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_____

父亲对_____

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指不谦虚)

(指很自豪

 

17、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留言条

620日上午,小红带着两本书来找小方,她想请小方明天去图书馆还书时顺便帮她也把书给还了。可惜,敲了老半天门,都没人应声。小红写了张留言条贴在小方家门上,告诉她要还的书就寄放在小方家对门的王奶奶家,请小方回家后去取一下。请你为小红写一张留言条吧!(注意留言条的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