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字词句巩固练

奇奇在查阅美食资料时,发现“咽”字有多个读音,请你根据提示帮他完成总结。

提示

读音与组词

表示身体器官时

应读作“_____”,可组词( )

表示“吃、吞”动作时

应读作“_____”,可组词( )

表示因情感激动发不出声时

应读作“_____”,可组词( )

2、形近字组词。

帐(   ) 竞(   ) 驰(   ) 辨(

账(   ) 竟(   ) 弛(   ) 辩(

3、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会写的又正确又规范。

擦(  )(shì)天(  )(fù)放(  )(sì)蕴(  )(hán)(  )(yùn)

(  )(jǐn shèn)俯(  )(kàn)(  )(cù)死(  )(qí  dǎo)偏( )(pì)

4、对对子。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春天,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家宦游,回乡时成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中间竟隔着半个世纪,人事的变化该有多少,就在他自己也是前后判若两人。可以想见,离家时面貌丰盈,回乡之际已经两鬓雪白,老态龙钟了。请根据上面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与训练。

1、《一本男孩必读的书》作者是_______。这本书属于历险小说。 我喜欢用_______等成语赞美主人公鲁滨逊。因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________等男孩健康成长必须具有的能力。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_______,腰间________,肩上_______,背上 ______,挂________,头顶撑羊皮伞……

2、《牛郎织女》一文塑造了____________的牛郎,与_____________的织女 (填成语)。

3、《姥姥的剪纸》一文主要写姥姥的剪纸技艺 ,围绕“________________” 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与姥姥间动情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4、《青海高原一株柳》中“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是写________________,也在写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5、“碧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春天”这首诗中“_________”字最为传神,把秋天写活了,把风景写动了。请你再举一课内外学到的句子或诗句,如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字或词最值得品味,因为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成。

纸上得来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问:

②无遗力:

③少壮:

④工夫:  

⑤始:

⑥终:

⑦浅:

⑧绝知:

⑨躬行: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解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的意思,并说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8、古诗赏析。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舂涧中。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下列词语。

闲: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写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B.“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暮江吟》中“瑟瑟"的意思是“深红色"。

D.《鸟鸣涧》一诗以桂花落来衬托夜间的寂静。

【3】理解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鸟鸣涧》《暮江吟》的相关知识有误的是____

A.《鸟鸣涧》《暮江吟》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B.《鸟鸣涧》以桂花、月、鸟等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和春涧的幽静。

C.《暮江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暮江吟》写了秋江落H和露珠映衬下的新月。

(2)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一诗中,前两句写__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精通”数学的动物

在人类眼里,所有动物的头脑似乎都比较简单。其实,有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甚至可以说是数学“天才”,它们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等。

珊瑚虫的头脑很不简单,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可见,也是一天一幅“画”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学会了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个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的数量。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蟠切成小、中、大共3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猛块后,立即调兵遗将,欲把蚱蚯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蚯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猛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猛周围。蚂蚁数量、力量的分配与蚱猛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惊叹。

科学家发现水老鸭会数数。中国有些地方靠水老鸭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水老鸭的喉颈。当水老鸭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水老鸭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让它们接着捕鱼时,水老鸭却动也不动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就应该是自己所得的。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作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1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还有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戈丹做过类似的实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一天,他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是有数学头脑的。

长期以来,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字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而上述实验和有关的介绍对于我们了解动物的智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介绍动物中的数学“天才”时,除了用举例子的方法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动物们比作数学“天才”,你认为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还具有哪些方面的非凡才能,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语意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

【3】文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开头?说说这样开头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一读,回答问题。

没有火烧烤食物,就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1)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请你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⑤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间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急(zháo zhuó)。

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家的。你要加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请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急(zháo zhuó)

【2】请给上述片段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_______________

【3】“局势越来越严峻”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我哪能离开呢?”如果改成“我不能离开。”句子意思不变,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人名)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中的父亲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他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就义,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13、认真阅读下列语段并按要求作答。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一道道历史沟渠:屈原沉吟湖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与之同流合污,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不畏惧退缩,这是豪装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躬耕陇亩,也不争名遂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这一翻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概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仿照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语段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其实“魏武帝”指的就是我国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我知道和他有关的一个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14、现代文阅读。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迎接新年、祈望将来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家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除夕吃饭不宜淘汤,传说如果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表达了一年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按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君”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君”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的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砰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的年夜习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对__________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了上海年俗的特别之处。

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他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比如《________》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本文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可知以下选项中描述“上海的除夕夜”的是______,描述“北京的除夕夜”的是______,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______

A.年夜饭除了丰富,还体现地方特色

B.饭菜名堂多,求吉利

C.人人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D.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E.接灶君,关大门,贴“封门大吉”

F.换贴“开门大吉”,燃放爆竹

G.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情趣盎然

H.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I.按时间顺序,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过春节的习俗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童年的生活最快乐,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小朋友,拿起你的生花妙笔,写一写你快乐的童年生活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