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开导、启发。________
②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该怎么办。________
③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________
④抱歉而又内疚。________
⑤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________
⑥没有空着的座位,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________
2、填写诗句。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 。
3、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弹: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空: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革: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颈: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10分)
宁静 幽静 平静 雅静 寂静 文静 安静 冷静 僻静 恬静
( )的早晨 ( )的脸上 ( )的房间 ( )的教室
( )的山林 ( )的语气 ( )的夜晚 ( )的姑娘
( )的山村 ( )的头脑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__不安席 ②________乐道 ③竭泽而________
④年________花甲 ⑤________惊________跳 ⑥怒目________
Ⅰ上面的词语中,出自成语故事的是________(填序号),这样的成语我还知道________。
Ⅱ“年________花甲”中“花甲”指________岁,我还知道“而立之年”指的是________岁。
Ⅲ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运动会的盛大场面,至今仍为同学们所________,就连________的老园丁,对此也是赞不绝口。(填序号)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未③?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户。③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
【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3】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箬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文中词语的近义词;在这个词的下面画“√”。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作用,第(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
【5】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10、阅读《小葱青青》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绵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回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什么?”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浙江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大姐姐,我不要钱,我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我想求你帮我看看本子,这是我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住哪里的?“”我今年15岁了。住杏树湾,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侯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睛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冰冷的小手。想把它暖和,永远的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们班里上学吧!”“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
两年后,小妹妹上了县师范。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啊!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限18个字以内)
【2】本文以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数第4自然段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得“期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遇到女教师到考上县师范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1】选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死在枯树下的情景,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体现了军需处长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当将军明了情况后,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或语言?选取其中两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欣赏。
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wǔ cǎi bān lán ( )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huān shēng xiào yǔ ( )。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的进入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的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轻松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的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bó dà jīng shēn ( )。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 ),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1】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成语。
【2】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清晨进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把最后一句话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长征路上尝百草
1936年夏天,张思德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翻过大雪山,开始过草地。
艰难地走了二十多天以后,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全都吃完了。为了战胜饥饿,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圣任务,党组织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带头“尝百草”的庄严号召。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被那些党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带头尝草的勇气所感动,于是暗下决心,要向他们看齐,主动加入“尝百草”的活动中。只要看到以前未见过的草,他总是先尝一尝,一旦找到一种能吃的草,就马上去告诉其他人。
有一回,部队来到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忽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看上去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去,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感到又甜又涩。不一会儿,他感到有些头昏脑涨,全身无力。又过了一会儿,肚子-阵绞痛,随之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把手中的草一扔,就栽倒了,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时时处处想着别人,直至最后为保护人民利益光荣牺牲。
(选自《中外和谐楷模100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第2自然段中“看齐”一词的意思是( )
A.整队时,以指定人为标准排齐站在一条线上。
B.以某人或某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
C.把某东西和某某摆放整齐。
【2】第3自然段中,对张思德的两处语言描写前都加了“急忙”,由此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重点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张思德怎样的高尚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读书吧
京剧
京剧,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从四大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
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刷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 (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形象鲜明,栩栩如生。2006年5月20日,京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京剧,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 ________和________相继传人北京合流演变而成。腔调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用________和________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2】泱泱华夏,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别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如北京的________、安徽的________、河南的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四川的________、广东的________等都非常有名。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18、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任意选择三个,创编一个故事,试着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中心突出。
小草 沙粒 水珠 大象 阳光 森林 月亮 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