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 ),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本诗描写了( )的雨,通过( )、( )和( )三个部分描写了下雨的过程。
2、看拼音写词语。
wàn bù dé yǐ jié rán rán fàng xiǎo fàn fèi téng
( ) ( ) ( ) ( ) ( )
yào bù rán cāi xiǎng zhǒng zhàng jīng yì cǎi huì
( ) ( ) ( ) ( ) ( )
3、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________,按音序排列依次为_____。
4、修改病句。(6分)
(1)我还有其他别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红不但在家里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热爱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所有每一个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 )怎么了( )孩子( )喂( )快来人哪( )快拿杯水来( )
(2)汤姆才听说卡迪夫山发生的事( )还得知那个( )衣衫褴褛的人( )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 )很可能是在逃跑途中溺水而死的(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①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填空。
①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鸳鸯。
【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西塞山前________飞,桃花流水________肥。
③留连________时时舞,自在________恰恰啼。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④料峭:微寒的样子。⑤向来:方才。⑥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⑦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
【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指卧病在床。②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③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戌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④夜阑:夜将尽。 |
【1】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
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
【2】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3】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______)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______)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神奇的"隐身衣”
在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有着许多关于隐身术的描写。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们凭借着隐身术,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羡慕。
其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依靠某种科技手段,也能够实现“隐身”。
2003年1月,日本的一位教授就向人们展示了他研制的“隐身风衣”。人们只要穿上这件“隐身衣”,身体便会瞬间“消失”。
原来,这件风衣是用一种特殊的反光材料做成的,风衣里面安装有无数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够将穿风衣者身后的景物拍摄下来,然后投影到风衣的前面,这样就使我们的眼睛产生错觉,以为穿风衣者变成了透明人,我们能够透过他的身体看到他身后的东西。
近几年,科学家们在研究“隐身术”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最近,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教授亨利•彭德利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研究出一种能够让物体隐形的纳米“超材料”。任何物体只要披上用这种“超材料”制成的“斗篷”,就能够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消失”。
这种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效果虽然很神奇,原理却十分简单。我们都知道,物体之所以能够被人眼看见,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刺激视觉神经,进而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光线照到物体表面,不仅不会产生反射,而且还能够绕过物体表面,然后在物体的身后重新汇合。整个过程就像水流经过一块光滑的岩石一样,当水遇到岩石时会发生分流,经过岩石后又重新汇流到一起。由于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眼便看不见物体。同样,由于光线能够在物体身后重新汇合,照射到物体身后的景物上,然后又顺着原路反射到人的视神经上,于是人眼便看见了物体身后的景物。如此一来,便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物体披上“隐身斗篷”后就变成透明的了。
当然,这个“隐身斗篷”项目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过彭德利教授有信心在5年内让这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投入实际应用。到那时,建筑物的墙壁可以建成透明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却丝毫不受影响;桥梁和摩天大楼可以看上去好像飘浮在空中……
“隐身斗篷”在军事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它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一辆军车,甚至是一辆坦克瞬间“消失”。试想一下,如果你只能从车轮扬起的尘土来想像一支行进中的军队,你又怎能与其进行战斗呢?
【1】“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生做手术时,戴上“隐形手套”,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期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衣”。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第7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你认为文中哪两部分材料写得比较详细?请在括号里打“√”。
(1)发现透明的“隐身人”。( )
(2)“隐身衣”的制作原理。( )
(3)“隐身衣”的用途。( )
(4)“隐身衣”的发明者。( )
10、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商场电梯旁的安全标识
商场电梯旁的乘客乘梯须知
①靠右站立紧握扶手,严禁各种形式的运货行为。
②请面向电梯运行方向站好扶稳,勿将身体靠在电梯侧挡板或扶梯上,严禁逆行。
③请勿坐在自动扶梯上,不要将脚和衣物贴近梯级和扶梯边缘。
④严禁携购物车、婴儿车搭乘扶梯。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儿童要在成人监护下乘梯。_____
②小孩可以爬上没启动的扶梯玩。_____
③小严站在运行的电梯上,突然想起一个笑话,他转过身来讲给哥哥听。_____
【2】有位妈妈抱着孩子,拎着重重的购物袋,把身体靠在电梯扶手上,你看到后会怎么对她说?(要说清理由)你还会怎么做?
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窃读记》片断
【1】给短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片断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贪婪”的反义词是_________;“适宜”的近义词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 比作 ,从中看出“我”对汲取知识 。(填一个四字词语)
【5】联系课文说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理解。
“我”快乐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惧怕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这个片段选自《匆匆》,作者是( )
A.老舍
B.朱自清
C.史铁生
【2】文中的加点字形象准确地表达了什么含义?( )
A.时间像神仙一样会飞会变。
B.太阳像人一样要睡觉。
C.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13、阅读下面的《匆匆》选段,完成练习。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请概括文章开头写的自然现象,并写出这些自然现象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
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段看,“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文中画“ ”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句子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你能仿照这个句子另写一个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著阅读。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以上文段选自__ _(国家)著名作家__ __的小说《__ __》。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练习。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2)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3)字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