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词语,并根据提示答题。

空空( )( )       念念( )( )

冷冷( )( )                 马马( )( )

1.奶奶一天到晚( ),说的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

2.因为我做事总是( ),所以每次被老师提醒时,我都羞愧难当。

2、看拼音,写词语。

kān cè tuò mo   róu lìn   páng bó ké  sou 

( ) ( ) (   ) ( )  ( )

liè  qie   shēn yín qīng  miè   zhèn  lóng  fā  kuì

( ) (   ) (   ) (   )

3、照样子,写词语 

美不胜收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铺天盖地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别无所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在大写字母后面的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小写字母。

E_______  N_______  Q______  J_____  L_____

Y_______  K_____   D _____   T_____   A_____

5、诗词填空。

1.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眉眼盈盈处。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4.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百年树人。

6.—去二三里,____________

7.苟日新,____________,又日新。

8.苟利于民,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应读__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明天我们毕业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教诲”的意思是“教训、教导”。______

(2)短文中多次出现“您”这个字,在这里特指毕业班的老师。______

(3)短文中只有两个排比句。______

2“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仿照这样的句式自己也写一个。

 

10、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奋奋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路,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   风姿飘     有声       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像断裂的骨骼,白得人。_______

2)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1)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文,完成训练。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我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                 ——( )                 ——( )

【2】“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的“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合欢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合欢树象征了母爱,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的付出

B.合欢树象征了住在作者原来房子里的儿子身体弱不禁风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A.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B.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

12、阅读理解

生物的“技术”

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时二千余年,但是人们直到最近才能开始回答这个问题。 

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后来,这位科学家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到同一地点去放飞,结果五只鸽子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能够飞回来。这个实验说明,鸽子[甲]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乙]它是依靠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来定向的,[丙]在它的翅膀下系上一块磁石,[丁]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感觉”,以致迷失了方向。原来鸽子竟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了这种“技术”,因而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图景。这样多的蝴蝶,为什么能够聚在一起?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蝴蝶头部的一对触角就是天线。蝴蝶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甲)超声波,用来(乙)周围空间,(丙)被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丁)出它是什么。这种超声波发射器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同类仪器。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是夜蛾却时常能逃避它的袭击,因为夜蛾身上装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某些深海的鱼类好像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仿生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时,把超声波放出来,使鱼和鸟兽自投罗网。发送使鸟类惊恐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惊吓害鸟,守卫果实和庄稼。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装置”中,将能找到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找到减少能量消耗和缩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作了多么好的安排!

1在第二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虚词。( )

A.之所以 是因为 只有  B.之所以 是因为 一旦 

C.如果 由于 只要  D.如果 由于 只有 

2第二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理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五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动词。( )

A.发射 摸清 确定 辨别 B.放射 确定 辨别 探索

C.发射 探索 确定 辨别 D.放射 辨别 探索 确定

6本文在介绍生物的“技术”时,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人们的哪些活动中,写出了“除夕真热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较为详细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热闹光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穷人》片段,再完成练习。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的意思有:①知识;②知道;③旧指主管;④古同,智慧。下面语句中的字,应选何种意思?请选序号填空:

1)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2)孰为汝多知乎?(  

3)新任知县——西门豹(     4)他求知的眼神令我同情。(  

2结合语段理解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上面文中的几处省略号属于第(   )种用法。

  A.省去同类的人和事物或重复的词语。  B.表示语音未完,留待思考。

  C.表示思维的断断续续。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上面第二自然段话主要是桑娜的(   )描写。

  A.语言   B.神态 C.内心活动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

的意思是(   )

A.没有任何原因可讲,必须这样做  B.自己不明白原因,却这样做了

.上面第二自然段应该这样读:(   )

  A.文中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应读得缓慢、若有所思、时断时续。

  B.因为文中说她神情激动,所以应该读得激昂、快速。

4请用 画出桑娜关爱西蒙两个孩子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写出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井底有两只青蛙,它们渴望见到井外的世界。一次暴雨过后,井水张满井口 ,两只青蛙跃出井面,一只向东,一只向西,半年后,一只青蛙在外面安了家,另一只青蛙又回到了井底。它们的经历有什么不同呢?请你以其中的一只青蛙的经历为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写一篇想像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比一比,看谁的表达有创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