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句子,写词语。

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带回当地的特产。他送给奶奶áo zhōu_______用的和田大枣,送给爷爷吃jiǎo zi__________用的山西chén cù_____,送给表弟河北迁西的bǎn lì__________,送给外婆四川泸州的zhú kuài__________,还给我和妹妹带回农家纸糊的fēnɡ zhenɡ_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3、在下列括号里填入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姓名,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1_________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2_________用兵——神出鬼没

3_________念佛——一本正经

4_________买宝刀——中了诡计

5_________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6_________招亲——凡心难丢

4、读拼音,写词语。

jūn fá bì miǎn jú shì pì jì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ā pò   pī píng xīng wàng   xī shē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1)文字中有我们赞美长江,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________朗读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  

2)文字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_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________吟诵着这些词句,我们感受到了宋代词人________(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学期,我们还学过她写的《夏日绝句》,其中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所向无畏的人生姿态。  

3)文字中有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__,在大海上________”  

4)文字中有:我怀着好奇的心情________,自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这段话出自________写的课文________  

5)文字中有:本学期我们学习了________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读了《螳螂捕蝉》,我们知道,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相近的八字成语是:________。再写一个出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此诗前两句意思是石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变成石灰;诗句中的“全不怕”“若等闲”表现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高贵的头”指的是__________。“魔鬼的宫殿”指的是____________

2从“放声大笑”中体会到陈然____________的英雄气魄。

3标题中“自白书”上的引号表示________,“自白书”在诗中的实际含义是_________

4请再写出两句表达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诗。(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一文,这是他在________写的,在那里他还写下了《________》等文章。

2作者在本文称呼的朋友指的是(    )。

A. 作者自己的朋友   B. 作者的同事   C. 全国的民众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赏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偕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折休恒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溯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  细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靠  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请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3文中对母亲的______进行了描写。( )

A.语言、动作、神态 B.语言、神态、心情 C.外貌、语言、动作

4“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这句话中的“惊惶”写出了母亲看到孩子哭时的_____________,“拉进”写出了母亲对没能带孩子出去玩时的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背影》的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文章主要写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2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句话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成人的儿子?

3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种氛围是由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大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 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 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13、课外阅读

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2.用“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本文为_________结构。重点部分是从 三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其中介绍得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说明这个意思的。

 

 

6.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4、课外阅读。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过市区。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剧院内部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雕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中“摇篮”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

【4】从哪儿可以看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用“﹏﹏﹏”画出来。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办法好,我们怎么会不采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调换顺序,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可适当增减个别字词)。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生活中处处充满笑声,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园……是因为玩得开心,获得成功,遇到喜事,还是因为赢得称赞?是你笑,是他笑,还是大家笑?请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