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2、梳理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1—7:被捕前

8—18:______

19—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表现

焚烧资料,拒绝转移,坚持斗争

_______

_______

家人无比悲痛,铭记父亲遇害日期

 

 

3、“穹”字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该字共有_____画,第八画的笔画名称是 _____。“漫”字在字典上的解释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遍;③不受约束,随便。“灯下漫笔”的“漫”应取第_____种解释。“漫山遍野”的“漫”应取第_____种解释。

4、辨字组词。

______  紫______  派______  撤______  炉______

______  紧______  旅______  撒______  庐______

______  橙______  摩______  康______  粮______

______  澄______  磨______  糠______  酿______

5、填写诗句或俗语。

(1)古代诗人常常托物言志,比如,诗人于谦通过“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人郑燮用“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寄寓自己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2)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3)俗话说:”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年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吧。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窗:雕刻花纹的窗户。③著(zhuó)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3】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故人:________

下: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惟:__________

2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四周是漆黑的一团。从光亮的地方,突然进入黑暗中,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感到我的光脚是紧紧地踩在一架铁梯上。尼德·兰和康塞尔,被人们抓得紧紧的,跟在我后面。铁梯下面一扇门打开了,我们走进去以后,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

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

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

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款待方式非常愤慨,他尽情地发泄他的愤怒。

“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选自《海底两万里》)

1“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这里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关在什么地方?(  )

A.船上。 B.潜水艇上。

3画线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对话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4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尼德·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乘坐一叶扁舟,航行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沉沉的小河上。突然,前面小河的拐弯处,只见黑魅()的峰峦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②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③“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

④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俯身划起桨来。

⑤“远着呢!”

⑥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离我们远着呢。

⑦在如磐的黑夜里,火光的特点就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人神往,给人以希望,促你前进。眼见火光渐渐临近,似乎只要再挥两三桨行程就结束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⑧我们又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划了很久。峡谷两岸的峭壁,迎面驶来,又依次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而那火光却依然在前面闪耀着,闪闪发亮,令人神往,召你前行,-----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⑨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闪耀的火光,似乎近在眼前,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也召唤着夜行者奋勇前进。但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奔流,奔流,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⑩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1】请给短文加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火光,我的反应是,船夫的反应是,文中“火光”象征着

【4】读第⑧自然段,“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这句话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红读了上文有感触,准备写读后感,请围绕下列哪个选项谈感受最合适()。

A.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B.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C.上帝关上了一扇窗,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D.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读了短文,相信你深受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⑨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乐园

我的老师

他,已是我初中两年的语文老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他西装革履地迈着大步走向讲台,“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郑!”大家都为这洪亮的声音鼓起掌来。随后,他走出教室,不知道去了哪儿,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不会是太紧张了吧?”“不可能吧,我觉得可能是去拿什么东西了,难道语文书忘记带了?”正在这时,郑老师进来了。他的手里捧着一盆花。同学们更加困惑了。他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有谁闻到了花香?闻到了的同学可以举手。”有三四个同学举了手。“再仔细闻闻。”又有几个人举起了于,他看了看用学们,脸上很失望似的( )瞧这花多美丽( )多香( )你们都没到吗( )有的同学用力地吸,有的甚至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吸。又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其实,我由于患了感冒,根本没闻到。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也随着大多数人举了手。好几个同学又把手举了起来,只剩下一个女同学了。郑老师走到她身边,把花凑到她的鼻子那边,说:“你再仔细闻。”那个女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真的没闻到。”她的脸羞得红扑扑的,但她却始终没举起手来。郑老师露出了开心又严厉的表情。

他用力地扯花瓣,可花儿怎样也没有落下来。大家似乎都恍然大悟,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啊!是假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郑老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真理。真理,就如同那花儿一样。并不是大多数人坚持的都是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一概地随波逐流。自信一点儿!说不定自己才是对的。”

郑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沉思了很久。他的语句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真理观”永远是指引我前进的明灯!

【1】这位语文老师以“_________”为教学内容,为我们上了一节“______”课。

【2】老师为引导学生们辨别花是否有香气,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

A.先入为主

B.大肆渲染

C.以身示范

D.故作失望

【3】“七嘴八舌”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同学们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第2自然段的“( )”内加上标点符号。

【5】读画横线的部分,文中“________”这个词语能形容“我”此时的心理和行为。

【6】结合文章的主题,请为文章换一个题目,并谈谈自己更换的理由。

题目: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雕 像

一位致富不忘家乡的农民企业家出资修了一座跨河大桥。

大桥竣工后,企业家找到一位颇有名气的雕塑家,请他塑一尊人物石雕立在桥边。

企业家说:照片我没有,但请您听听这个故事——

2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山洪暴发,天昏地暗。一个放学归来的少年躲在河边一棵孤柳下浑身湿透,惊恐地盯着面前咆哮的河水。突然,少年听到一声声呼唤:狗子——狗子——

少年隐约看见河对岸母亲顶着一块儿塑料布艰难地走来了,可河上的小木桥早被洪水冲走了。母亲也看见了儿子,来不及挽起裤腿便踏进湍急的河里。突然,一股更猛的洪水奔涌过来,母亲一闪不见了。少年急了,跟着洪水往下游跑。

良久,母亲又被洪水托了起来。

娘!娘——少年哭喊道。

母亲被浪头掀起的片刻,用了最大的声音喊:狗子——饭在灶膛里……热着——20块钱在床上的棉絮里……母亲话音未落就被洪水卷走了。

后来少年(chuò  zhuì)学了。少年用母亲积攒下的分分角角到镇上做生意,一直到今天。

企业家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yān yè)了,他说:您知道,那少年是我,我要给母亲塑一尊雕像。

那一夜雕塑家失眠了,那场景总缠绕在脑子里。雕塑家开始了自己雕塑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的创作与雕刻。

雕像揭(mù mò)的那一天,当这位农民企业家亲手掀起雕像上的红绸时,他惊呆了,久久不语——风雨中,一位头发凌乱的母亲顶着一块儿雨布,佝偻着腰,神情焦急地呼唤着……母亲的背后,映衬着彩虹一样的跨河大桥。

企业家紧紧抓起雕塑家的手:谢谢您!谢谢您!企业家的声带(chàn zhàn)动着,眼睛闪着泪光。随后他说:工钱多少?您说个价!

雕塑家轻轻推开企业家的手,郑重地问:你说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1)有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洪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想想这尊雕像表现出了怎样的深刻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雕塑家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简要评价文中的三个角色。

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塑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烟台的海》节选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ì  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è   qì)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  慰)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前赴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你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

4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________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你还可以将小似的涌浪比作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下列句子写完整。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_________海。

14、阅读。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会发现,不少小学生都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希望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练习。

年级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1】请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描述上述调查表所揭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这份调查表,写一则相关的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好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9、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题目:我最欣赏的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描写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一句格言、一部电影等等。请通过一两个事例写出你欣赏的理由,做到有条理地写,重点部分写具体。

②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和教师的名字。如须出现,请用虚构名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