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汉字。
2、综合运用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了解汉字历史,传承汉字文化,鉴赏汉字之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
1.字谜两则
(1)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尸字紧相连。打一字:_________
(2)鸟落山头不见脚,四处皆水无处找。打一字:_________
2.有趣的汉字演变
表格里是四个不同汉字在不同演变过程中的字体,请分别将这四个汉字转化为相应的简化字。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 鳥 |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3、小树苗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小树苗枯萎了。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 )的枪声 ( )的眼光 ( )的小屋
( )的吼声 ( )的态度 ( )的匪徒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纵情——(_________) 阻塞——(_________) 恰好——(_________)
俏丽——(_________) 厌恶——(_________) 镇静——(_________)
6、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7、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 生气:
喑: 抖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8、古诗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诗人_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_________,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
【4】这首诗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月”诗句的有很多,请你写出自己课外积累的咏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它尽管枯萎得那么慢,那么慢,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文中画“ ”线句子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野花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你的身边也有乱折鲜花的人吗?你会怎样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日历(节选)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喜欢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如果你静下心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1)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1月1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 )着油墨的芬芳。我很欣喜: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就看你要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 )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 )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它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2)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让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摘自《快乐阅读》)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是说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曾经是日历上每一张纸上的日子。(______)
(2)“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表现了作者对时间不珍惜的态度。(______)
(3)“我”喜欢日历只是因为迷恋日历散发出的油墨的芬芳。(______)
【3】写出你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乡间的庙会(节选)
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我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我第一次看了“鬼戏”。
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 )春夏秋冬,台下(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 )戏的内容,( )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1】“熙熙攘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 不管……总是……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结构来写的,叙述了两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
【4】“鬼戏”之所以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 )。
A.表演精彩 B.故事有趣 C.恐惧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山芋:环境友好型“生物能工厂”
我国南有木薯、北有甘薯,“山芋们”有望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能工厂”。记者3月20日从中科院在沪新成立的工业生物技术南方中心获悉,薯类植物是目前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作物,运用新技术使其在发酵过程中转化为燃料乙醇、丙酮、丁醇、氢气等产品,弥补不可再生的化学能源。
研究发现,木薯具有突出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率,能生长在贫瘠土壤,如荒山、荒地及沙地中;甘薯在土壤含水量不足5%情况下可抗旱成长,甚至在含盐量0.5%的沿海滩涂上亩产还能达1500公斤。
发展生物质能源是解决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的有效途径,但须避免与农作物生产争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耕地面积约1.3亿公顷,荒地面积约1亿公顷;属于宜农荒地的有3535万公顷,其中947万公顷作为后备耕地,尚有2588万公顷可用于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加上1000万公顷盐碱地等土地余力,薯类等能源作物可种面积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近三成。目前,国内甘薯产量占世界80%,木薯市场需求量正逐步增长,每年还从泰国、越南等地进口,它们作为能源物种的潜力都是很大的。
燃料乙醇将是薯类能源产品的一大门类。与会专家指出,若全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总需求在500万吨以上,而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仅100万吨,且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经济效益一般。
据介绍,适宜我国南部热带地区种植的木薯亩产可达4000公斤,单位面积上的生物能产量高于几乎所有其它栽培作物;而甘薯也是粮食酒精中最低廉的加工原料,每公顷甘薯可产酒精3.5吨,同等面积玉米则只产2.1吨。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每吨木薯酒精的加工成本仅六七百元,也低于普通酒精企业成本。
生物能源产业牵涉多学科技术,为此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南方中心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为主,吸纳了植物生理生态、有机化学、微生物、医药、工业等领域十余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联合攻关薯类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标准化高产优质栽培、储藏保鲜、发酵转化等关键技术。
(摘自 新民晚报)
【1】第五段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删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薯类植物的开发有哪两方面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地方列了数据试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几千年来父母对子女成长的殷切期望,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从孔子“因材施教”、孟母三迁的故事到今天的“虎妈”“狼爸”,各界人士都有对教育子女成才的方法与认识。请观察以下文本,完成题目。
【材料二】
亲爱的孩子: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不声不响呢?……沉默很容易招人误会,以为我们冷漠忘恩,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选自《傅雷家书》)
【1】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你并非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你并非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C.你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2】认真观察图一、图二,请你从中提炼“虎妈”“狼爸”教育子女成才的两个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虽只节选了《傅雷家书》中的一封,但傅雷对孩子的教育观可略见一斑。试比较傅雷与“虎妈”“狼爸”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你成才的?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母爱的硬度(节选)
叶浅韵
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提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地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从小到大的作文里,-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3】结合文意,理解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3)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9、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小学生活渐近尾声,凝神回眸,点点滴滴似仍在眼前: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成功了;那一次,我……
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_______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描述难忘的瞬间,记录成长的喜悦。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情感真挚,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