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这个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孔子_________的态度。孔子说过的一句话“_____”正表明了他的这一态度。

2、《匆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  

(2)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3) 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  

(4)三个臭皮匠,顶个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把每个词写得规范工整。

qī liáng jì mò kǒng jù yàn huì quē fá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hà lán kòng zhì xí jī shū jí tiāo t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在腊月的________就开始了。

2.“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58座”说明_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__

3.寒食即寒食节,在________后的第105天,_________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小说塑造了_______________这两个“顽童”的形象,赞美了他们乐观进取,敢于冒险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这两句诗紧扣早春的特色之物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7、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8、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部用出;⑤用力完成;⑥全,都;⑦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

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

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

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第一次真好》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侯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1用一句话概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只要你细读课文,抓准关键词,把它们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就可以顺利完成这个任务。

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叙事方面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里采取不同写法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请你从文中找出几个词语,借以解释奇妙词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两句话不矛盾吗?请说一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

5作者看十姊妹的雏鸟和具体而微的幼鸟情感反应不一样。这一情节,对如何看待人的成长过程是否有点启示?请谈一谈你的认识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一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找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 )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dàn  tán)的机会。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________________,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1给文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按照课文内容完成最后一段的填空。

3将语段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成语________

4这段话选自《________》一课,我从中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

5由此我想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我想到名言忍一时风平浪静,________________,不怕没柴烧。

6谜底被揭开了,两个旅行者可高兴了,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用四字词语形容:________

7下列和本文中心思想无关的成语是(   

A.胯下之辱                              B.卧薪尝胆            

C.忍辱负重                              D.曲意逢迎

8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延长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后面小题。

①我家墙上挂着一把京胡(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客人们看了总想让我拉一段儿,我从来不敢接茬儿。小时候练过不少乐器,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什么的,可没一样行的,都浅尝辄(zhé)止,说来惭愧。

②提到京剧,我总忘不了我家曾经的一个邻居,邵家和。据说他曾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徒弟,后来因为得了怪病,一着凉就抽风,唱不了了,便不再工作,闲在家里。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后,都看见他坐在街角的树荫下,瘦长脸,徐徐摇一把蒲扇,嘴里念念叨叨,时而摇头晃脑,和旁边乘凉的人们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我一走过他身边,他就冲我笑,这让我很好奇。

③那个初秋的傍晚,天气凉爽,斜阳把树影拉得很长。我路过邵家和身边,他突然叫住我。

④“胖子,陈大爷让我教你唱戏。”

⑤“是吗?”

⑥“你这小模样,行!”

⑦在天津,街坊邻居都按一家人称呼。比我爸小的男性长辈我叫“叔”,比我爸大的就叫“大爷”。我爸比邵家和他爸的年龄大,所以他叫我爸“陈大爷”。我一溜烟跑开,觉得他说的天津话都跟别人不一样,还能教我唱戏?

⑧从那天起,我就跟邵家和学唱老生戏。每天放学,把书包一扔,我就奔出去找他。其实说找他并不准确,因为他早就在街角的树荫下等我。

⑨每天学戏,邵家和都给我买一根冰棍,吃好再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他一句我一句,还打着点儿。如果唱错了,他会突然让我停下:“打住打住,我说嘛来着,这个“说’字得上口,要落在‘约’的韵上。再来。”他一边打点儿,一边跺脚,仿佛在为一个角儿指点大戏。他常说:“学嘛都得认真,人活着就得认真,对吗?”他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地用那把京胡为我伴奏。他说这京胡是马连良马老板送给他的,谁都不让摸。我唱的时候要么快了,要么慢了,总压不上点儿。这时他就顿足搓手大声说:“你怎么回事!跟着弦儿啊!过门儿没完就出来了,忙什么呀!”可我并不怕他,还恶作剧地故意不跟他的弦儿瞎唱。他装出生气的样子,更是招人发笑,当时觉得特别有意思。

⑩没过多久,他病倒了,我就不再学戏了。

最后一次看见他,是我当兵离开家的前几天,再次路过曾经跟邵家和学戏的街角,他更瘦了,头发长长的,胡子凌乱不堪,看上去老了很多,憔悴了很多。他手里端着那把曾经为我伴奏的京胡。“家和哥!”我几步跨到他身边。他冲我微笑:“胖子,我等你好几天了。听说你当解放军了,多好啊,多光荣啊!你看,也没嘛送你的,这把京胡留个纪念吧。”我接过京胡,望着他匆匆消失在幕色里的背影,泪水止不住淌下来。

很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把京胡。有时候也唱几口皮黄,我喜欢没人时自己唱,这样我就能看见热情、认真、善良的邵家和的影子,又在我眼前轻轻晃动。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

【2】本文回忆了“我”和邵家和交往的一些事,阅读②一自然段,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印象

“我”的情感态度

邵家和说要教“我”唱戏

____

不相信

_______

认真

____

邵家和送“我”京胡

____

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邵家和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邵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极思考,看看你还可以从文中提出什么问题和同学交流,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14期)

点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中作者所写的陈小卫可谓“坏”到透顶:“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然而老师的一句略带温情的话语——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仿佛一缕阳光散布在孩子的心里,弥漫开来的光芒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小文选材平淡中不失朴实真挚,话语中透露着人性的温暖,亦如尘埃里开出花般馥郁芳香的甜。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开

①我爱菊,尤爱野菊。时值野菊怒放的深秋,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教书。那盛开的野菊花金灿灿的,分明有大把阳光在里头,给校园周边镶了一道金边。

②开学不久,坐在教室最后的小女孩杨平引起了的注意。她蓬松着乱发,眼圈发黑,可听起来课来,一双大大的眼睛却总是那么专注。她每天都在上课铃响后才进校,而放学又是第一个跑出校园。

③当地政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免费提供了“营养加餐”。用餐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恰似一群快活的小精灵。我仿佛看到了那嗷嗷待哺的羔羊,那张着嘴等候喂水喂食的小鸟,那围着母鸡“叽叽”叫个不停的雏鸡……

④一天中午,几个孩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身边,告诉我杨平怪怪的,每天都不吃加餐,把鸡蛋和牛奶藏在书包里。“为什么呀?”我惊讶地问。“不知道,她什么都不说。”她的同桌抢着回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打了个结。

⑤第二天,我不露声色地观察,果然发现杨平把鸡蛋和牛奶塞进书包里了。我走过去,关切地问:“杨平,你怎么不吃呢?”“老师,我不想吃。”那声音很轻,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是真心话吗?”我追问。她抿着嘴,摇着头,没有言语,泪珠却在眼眶里打转。

⑥放学后,我决定到杨平家去家访。来到她家门前,透过门缝,我看到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个瘦小的身躯蹲在土灶前,不停地向灶孔里添着柴草,一股股浓烟直往外冒。她一边用小手揉着眼睛,一边把嘴对准灶孔“扑哧、扑哧”地吹着。火苗升腾后,她才侧身在板凳上飞快地写起作业来。

⑦我连忙推门进去,杨平搬来板凳,请我坐下。我轻轻地问:“你爸爸妈妈呢?”“爸爸到地里干活去了,妈妈在睡觉。”杨平回答。“睡觉?”我不解地问。“妈妈瘫痪了,常年躺在床上。”小杨平的话让我针扎般地难受。此时,我心中的“结”已解开了八九分。我心疼地说:“你把鸡蛋和牛奶带回来是……”小杨平含着泪说:“妈妈很难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所以我……”听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一把将杨平搂在了怀里。

⑧走在回校的路上,我的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我不想吃”这句话说得很轻,可实际挺沉重的,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

⑨走着走着,忽然,我远远望见校园周边正在吐艳的野菊,它是那样的灿烂芬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呼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小女孩杨平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4短文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细致描写了小女孩向灶孔添柴草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第⑦自然段想一想,我心中的“结”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结构清晰 B.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C.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D.呼应开头 借物抒情

14、课外阅读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__”→“___”的变化过程。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肚子默默地回家;(2________;“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_____ ;(2)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解雇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1)强强说,放心吧,爷爷,他不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约翰脸上含者微笑对我说,他是否可以坐在我的旁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父也说,没有我那样念诗的,我那不叫念诗,我那叫乱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__________

②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快乐习作。

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请你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不超过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