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逝(______) 脾(______) 汤(______) 境(______) 睁(______)
浙(______) 卑(______) 烫(______) 镜(______) 挣(______)
咐(______) 淘(______) 投(______) 渊(______) 路(______)
附(______) 啕(______) 役(______) 粥(______) 露(______)
2、填空
(1)雁群的领头雁叫________。
(2)小灰雁邓芬身上的伤是_______治好的。
(3)_______一路上跟踪雁群,一次次找雁群麻烦。
(4)尼尔斯看到的那个海底城市要_____年才能从海底浮上地面一次。
(5)当一群乌鸦攻击尼尔斯的时候,是______救了尼尔斯。
3、把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______)政 不落(______)臼 曲高和(______) (______)耳欲聋
应接不(______) 罪(______)祸首 盛气(______)人 脍(______)人口
我还能写出两个形容很学习认真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并能用其中的一个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ABB: 笑(____)(____) 光(____)(____)
黒(____)(____) 粗(____)(____)
成语:莫(____)其(____) 郁郁(____)(____) 兴趣(____)(____)
1.山上的树很多,很绿,(__________),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这两天,班长动不动就发火,真是(__________)。”同学们埋怨。“他也是为了咱们好,咱们得多理解他。”学习委员(________)地说。
5、我会填
d—(____)—ō→duō (_____)—(____)—ō→tuō n—u—ō→(______)
(____)—u→kuā (_____)—(____)→ɡuó h—(____)→huó
6、阅读理解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 A.安歇。 B.隐居。
(2)寄书长不达____ A.长度。 B.一直。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画“×”。
(1)《十五夜望月》一诗的前两句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委婉含蓄,别有韵味。____
(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诗人的心境都是欢喜的。____
(4)这两首诗都以明月为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____
【5】下面的诗句中,同样以明月为内容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7、阅读理解。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A.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登鹳雀楼》
C.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唐]卢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
【1】请为加点的“将”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飞将(jiāng jiàng) 将军(jiāng jiàng)
【2】诗中的“飞将”和“将军”指的是同一个人,他是( )
A.霍去病 B.李广 C.薛仁贵 D.卫青
【3】请分别写出每首诗最后两句的诗意。
《出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与“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你积累的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节指的是________(具体时间),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元宵节有这样的风俗习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北京的春节有三个高潮,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3】作者在写这个片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段落结构
【4】作者著力描写元宵节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你认为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
【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我会写:________ ,________ 。
10、 怒斥汉奸 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大臣。南宋时期,朝廷腐败,国力贫弱,北方的蒙古军队乘机大举进攻,于1274年发起了灭宋的战争。这时许多人要投降,但文天祥力主抗元,亲自带兵抵御元军。由于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岭与元军作战时战败被俘,不久被解压到了潮州。当时的一个投降元军的汉奸张弘范整主持潮州的事物,他看见文天祥之后,马上笑脸相迎。不料文天祥却猛然转过身去,用脊梁对着他。张弘范尴尬地笑了一下,说:“文丞相,我一向佩服您的为人,您不愧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但古人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一边说着,一边转到文天祥的面前 ,但文天祥还是一个转身,仍旧背着他。
张弘范还是不甘心,努力忍者怒气,假笑着说:“文丞相,只要您能写信劝张世杰将军,不要再在崖上抵抗元军,那么我就不但确保您的生命安全,而且以后您还可以做丞相。”
“无耻之徒!”文天祥怒斥道。
“文丞相,刚者易折呀!”
“宁折不弯!”
气急败坏的张弘范“嗖”的一声拔出寒光逼人的宝剑,凶相毕露:“我看是你硬还是我的剑硬?”
文天祥神色坦然,直直的向剑尖撞去。张弘范连连退步,说:“文丞相,您想想吧,何必轻生呢?您就写封信吧,免得生灵涂炭,也体现上天的好生之德呀!”
文天祥说:“笔墨伺候!”
张弘范以为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成功了赶紧高兴地递过纸笔。只见文天祥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
【1】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1)寡不敌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顶天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最后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用这首《过零丁洋》表明了什么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是在什么情况下将这首诗一气呵成的?怒斥汉奸的文天祥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花心木(节选)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ú mó)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xī 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kū ɡū)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ā 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百般宠爱子女,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读了本文,你想对这些家长和孩子说些什么?
对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孩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下列句子。
(1)早上起床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被_________,如_______,被________。
【2】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这四个动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然后说一说改动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述文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jǐn jìn)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 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3】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词。
【4】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豪迈,坚定,感慨)。
14、课内阅读。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联系全文,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 )
A.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可以找到答案。
B.当一个人有很多疑问时,经过与其他人的探索,就一定会发现真理。
C.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究,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3】从这两段话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句子,
(1)高大挺拔,叶子油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都佩服敢于犯颜直谏、公正扩法的狄仁杰。(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说:“你放心吧,这里对我太重要了,我哪能轻易离开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有志气的青年。(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上面短文中的事情是作者上学时发生的,令作者难忘。在你的小学生活中,一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同学,一定也有一些让你难以忘却的事情吧。试着写一写。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