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解释画横线的词。
送春
[宋]王 令
三月残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日日(_________)。
子规夜半(_______________),
不信(_____________)唤不回。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1.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
2.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
3、读拼音,写字词。
1.一个姓wèi(____)的老人到处sōu(____)集qiū yǐn(_____)喂鸟。
2.他不小心将yán(____)水jiàn(____)落在台jiē(____)上。
4、语言积累。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诗人王建那份思乡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郑燮《竹石》一诗中,借竹言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家语》中,“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正确对待意见。《淮南子》中“苟利于民,_________;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则告诉我们要大胆地改革创|新,不断追求发展超越。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为人民服务》)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__乎?”(《两小儿辩日》)
5、下面四个词语的排列顺序,唯一正确的是( )组。
A. 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B. 水平如镜→微波荡漾→汹涌澎湃→波涛起伏
C. 波涛起伏→汹涌澎湃→水平如镜→微波荡漾
D. 汹涌澎湃→波涛起伏→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6、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解释词语。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月夜。“地白”从__________来写;“冷”从__________来写;“树栖鸦”从__________来写。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从上面两段话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慰——_________ 窘境——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舒舒服服 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和“焉知非福”相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更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上一种颜色
仔细回想起来,人的一生总会爱上一种颜色。 最早进入我的视野的是绿色。好像天生的,那一双探寻的眼睛,望见了绿色就凝视起来。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带我们第一次去春游,走到一片郊野。那是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几乎找不到春天的影子。细心的老师从孩子们的眼中察觉到了失望的神色。她让我们往远山看,我们就发现了朦朦胧胧的绿,如烟,如雾,如霭。当我们直奔上那个矮矮的山坡时,却又找不到青草、绿树,脚下还是冬天的一派萧瑟枯黄。 老师忽然念出两句诗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 )不太懂得那首诗的全部含义,( )记住了那亲身体验过的魔术般的乐趣。此后,( )看见满眼新生的嫩绿,( )想起老师带我们第一次春游的情景,连同老师的微笑和她身上散发的一种春天的气息,似乎都一下子迎面扑来。
在我深爱的绿色之中,蕴含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那一年春天,我的邻居小姑娘婷婷,为养蚕找不到桑叶面忧伤。我便常常为她采一些野桑叶。每当她接过桑叶的时候,她脸上便溢出了甜美的微笑。我看着她的微笑,认定那是绿色点燃的,如同绿色点燃了春天,点燃了花朵。我和婷婷一样,很感谢这一捧绿色的礼物。
不久,我从花卉市场买到了一棵银杏盆景。它柔弱的枝条被扭曲着。每当我从住家附近的林荫道上走回家来,看到这盆银杏盆景,心中便感到压抑。不久之后,我把它从狭小的瓦盆里移栽到庭院中。十几年过去了,它已长成了一棵亭亭玉立的银杏树。绿色本该是自由的,本该是奔放的。
我爱绿色,绿色是我心中的慰藉。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人的一生总会爱上一种颜色。”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记述了哪几件事?请选件事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和婷婷一样,很感谢这捧绿色的礼物。
“绿色的礼物”具体是指什么?“我”和婷婷为什么要感谢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爱绿色,绿色是我心中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作者爱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蝉和蚕
蝉最不明白的是:养蚕人为什么把一大筐一大筐的桑叶送到蚕房,总想看个究竟。
一天,他从窗口飞进去一看:呀,所有的蚕都在拼命地吃着桑叶,一刻也不停。再看那养蚕人,听到这声音好像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似的。
“哼,偏心眼的人啊!”蝉激动了,便飞到一面竹匾上,没好气地对蚕说:“你们吞食了这么多的桑叶,人们却疼爱你们,他们太偏心了!”
蚕们并不抬头,只顾“沙沙沙”地吃鲜嫩的桑叶。蝉气得大叫起来:“你们吃着人类采摘的桑叶,他们还把你们当宝贝;而我们只不过吸了点树汁,反而被人骂为害虫。这是为什么?”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偏心________ 明白________ 进去________
【2】请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蚕吃桑叶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蚕,你会怎样回答蝉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一夜的工作》片段,回答问题。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 询问)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阅览 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请用“____”画下来。
【3】这段话中主要表现周总理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正确的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
②周总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 )
③周总理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下的家(《彼得·潘》节选)
[苏格兰]詹姆斯·巴里
第二天,彼得做的头一件事是给温迪、约翰和迈克尔量身材,好给他们几个找合适的空心树。树要是合适,下去时,你只消吸一口气,就能不快不慢地往下滑;上来时,你只消交替着呼吸,就能蠕动着爬上来。
不过,身材和树洞大小得合适才行,所以彼得量你的身材,就像给你量一身衣裳一样仔细。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衣裳是按照你的身材剪裁的;而树呢,必须用你的身体去适应。一旦合适了,就得格外小心,保持这种合适的状态。后来,温迪高兴地发现,正因为这,全家人才维持着良好的身体状况。
温迪和迈克尔第一次试就合适了,但是,约翰须要更换一两棵树。
练了几天以后,他们就能像井里的水桶一样上下自如了。他们渐渐地都热烈地爱上了这个地下的家,特别是温迪。这个家像所有的家一样,有一间大厅;大厅的地面,要是你想钓鱼,就可以挖一个坑;地上还长着五颜六色的蘑菇,可以当凳子坐。有一棵永无树死乞白赖要在房中央长出来,可是,每天早晨,孩子们把它齐地面锯掉。到吃茶点的时候,它已经长到两英尺高,他们在树干上支上一块门板,正好当作一张大桌子;茶点一吃完,他们又把树干锯掉,于是,屋子里又有宽敞的地方来做游戏了。屋里有一个极大的壁炉,几乎占满了整个屋子的各个部分,你愿意在哪儿生火都行。温迪在炉前拴上许多用植物纤维搓成的绳子,她把洗净的衣裳晾在上面。床铺白天就靠墙斜立着,到六点半钟时才放下来,这时候,床铺几乎占去了半间屋子。除迈克尔外,所有的孩子都睡在这张床上,一个挨一个躺着,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翻身有严格的规定,由一个人发号令,大家一齐翻身。迈克尔本也可以睡在床上,但是温迪要有一个男婴,他最小,女人的心意你们是知道的;末了,迈克尔就给放在一只篮子里,挂了起来。
这个家是很简陋的,和小熊在地下安的家也差不离。只是墙上有一个小壁龛,不过一个鸟笼那么大,那是叮叮铃的闺房。一幅小小的围幔可以把她同外面隔开。叮叮铃是很拘谨的,不论穿衣或是脱衣,她都要把围幔拉上。随便哪个女人,不管她多么大,都没有享受过这样一间精致的卧室与起居室合一的闺房。她的床——她总是管它叫卧榻,真正是麦布女王式的,有三叶草形的床脚。床罩随着不同季节的果树花更换。她的镜子是穿长筒靴的猫用的那种镜子,在仙子商贩的货架上,如今只剩下三面还没有打碎的。洗脸盆是馅饼壳式的,可以翻过来;抽屉柜是货真价实的迷人六世时代的,地毯是马杰里和罗宾极盛时代(早期)的产品。一盏用亮片装饰的大吊灯,只不过挂在那儿摆摆样子;当然,她用自己的光就可以照亮她的住处。叮叮铃很瞧不起家中的其余部分,这也是难免的;她的住处尽管漂亮,却显得有点自命不凡,看上去,像一只老是向上翘着的鼻子。
【1】若不认识“龛”字,可以用______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通过查字典,我知道“龛”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叮叮铃是很拘谨的”,她的“拘谨”表现在哪里?在文中用“﹏﹏﹏”画出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测“拘谨”的意思是________。
【3】温迪一家通过_______通往地下的家,这个家是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的。
【4】你喜欢这个“地下的家”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阅读全文,概括出“我”让母亲“牵挂和愁苦”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七小节结尾一处,请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
(1)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倒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也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想起少年。
(扩句):
(2)一位 从后台 的 白发老者 灯光下 矮小结实 走到。
(连词成句):
(3)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21、习作。
“特别”的意思是不一般,与众不同。小学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很多特别的事:一段特别的旅程,一场特别的活动……你也一定遇见过很多特别的人:特别的老师,特别的同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一些特别的风景、特别的礼物,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取小学生活中的一份“特别”写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