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____梦    一_____幻觉 一_____麻雀   一_____寒光

_____大雁   一____小房 一_____小鱼   一_____骏马

2、查字典填空。

“乏”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数笔画查字法应当查____画。“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缺少;②疲倦。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疲____ B.____

3、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天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_________

4、辨一辨,组成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găn jué( )

(2)八儿只能cāi xiăng(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zhŏng zhàng( )了吧!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我喜爱红梅。我赞美它!

已是隆冬季节,冬姑娘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冬天的树木抖去了绿叶,缩着褐色的身子立着。当你看到那开得似火一样的红的梅花的梅树时,你有什么感想呢?我可是精神大(振  震)的。

那是一种美丽给人以力量的树。瞧,屈曲盘(旋  族)的枝干,片片鲜红的花(瓣 辫),一丛鹅黄的花蕊,组成一朵朵玲珑的梅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它迎着 的寒风,傲然怒放,它浑身充满生机,使惨白的世界也有了生气——它是一种敢于向严寒挑战的花,一种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深思和勇敢的花,一种使人肃然而起敬意的花。

看到意志坚强的梅花,你是否会想到生活中的梅花,那些身残志坚的勇士们,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风雪、冰霜,然而它们像冬梅一样,战胜了向自己袭来的无情的风雪,昂首阔步于生活的道路上。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是生活的勇士!他们那美好的心灵、顽强不(曲  屈)的性格和勇于 的精神,不正是那一朵朵充满 、芳香   的梅花吗?

我赞美红艳艳的梅花,更赞美那些生活中的梅花”——顽强不屈的勇士们。

1将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用“/”划掉。

2结合句意在文中   上填上合适的词。

3文中有两处用了破折号,请分别说明其作用。

第一处: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

4作者赞美梅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6读了本文,你认为梅花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超过100英里   B 不超过80英里   C 不超过60英里 D不超过30英里

(2).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

热爱生命   B  驾车慢行饱览美景不要超车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 到达——______ 挂念——______

【3】给带框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

A.拉

B.牵涉

C.挂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D.电话

12、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完成练习。

   聂耳全身心地投入了音乐创作。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者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仿佛看见了抗日勇士在浴血奋战。他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化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

1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

     仿佛_________      呼唤_________

2)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

       翻腾_________         奔涌________

2文中两个忘了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

  从三个一会儿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___描写,文中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一句运用的手法有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5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篇童话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______;在赤道,则_______。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儆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查实验,最后写成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些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句中和 ________ ________

3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白转有关,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 ________ ;在赤道,则________

4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改成直接对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 穿过的那双球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艾迪抽泣地说:我很难过,没能给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0、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重要的思想,也是一句重要的口号。请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人是为人民服务的?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他(她)的哪些事迹或精神感动了你?

请写一写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具体的事。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清楚,表现出这个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