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名言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
(3)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翃《寒食》)
(4)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7)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鼎《村居》)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兴旺——________ 光明——________ 提高——________
批评——________ 紧张——________ 团结——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字典。(6分)
“魁”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的第七笔的名称是 ,“魁”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为首的;B、高大;C、第一位;“魁梧”中的“魁”应选( )解释。
5、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zàn shí(______),duǒ bì(______)在一间pì jìng(______)的小屋里。
②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miào(______)会,小fàn(______)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guàng(______)庙会。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⑤。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④离伤:离别的伤感。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
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
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
【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中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这篇文章的作者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一句有两个排比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2)第二句是反问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3)第三句中,作者扪心自省 。
【3】写出时间名言警句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匆匆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B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D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
(1)确乎( ) (2)涔涔( )
(3)潸潸( ) (4)徘徊( )
【2】文中画线的A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B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C句,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D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你还能从文中找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搜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改:________被________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3】找出队员们进行救援工作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昙花终于怒放
我爱昙花。
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è)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我爱昙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
如愿以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理清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昙花充满了感情,是因为( )。(多选)
A.昙花是好朋友送的,所以“我”很珍惜。
B.昙花三年后才怒放,鲜活美丽,让从未见过昙花的作者如愿以偿。
C.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D.昙花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作者这样写进一步抒发了________昙花的感情,并使文章结构严谨。
13、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除夕真热闹。家家(敢 赶)做年菜,到处是(洒 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帖 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帖 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决 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己),必定(敢 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的美好姿态与娴熟的技能。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生字。
【2】写近义词。
特有——________ 娴熟——________
【3】“间断”中“间”读________ , 它还有一个读音________ , 组词________;
“铺户”中“铺”读________ , 它还有一个读音________ , 组词________ 。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男人________ 女人________ 孩子________
【5】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夕夜所有的人都要睡觉守岁。
B. 除夕夜所有的人都不睡觉守岁。
C. 除夕夜只有很小的孩子可以睡觉不用守岁。
D. 除夕夜只有很小的孩子不睡觉守岁。
【6】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海
我爱家乡的海。她是一幅彩色的画_____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上_____她是一首抒情的诗_____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_____她是一首迷人的歌_____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_____
夏夜的风,悄悄送来海城傍晚醉人的气息。我漫步在海岸边,远眺大海,海天相接处还燃烧着玫瑰色的霞光。落日的余辉,给大海铺上一层红纱,温柔的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微波,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靥;海浪一层又一层地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裙幅上的褶皱;排排浪尖上跳动着晶莹的浪花,那是大海裙幅上俏丽的花边;哗、哗……涛声阵阵,那是大海优美的歌声。啊,好一幅壮观的海浪图!
“哈哈!”“嘻嘻!”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吸引了我。啊,原来是岸边的孩子们在戏潮逐浪。层层白缎子似的浪花一次次轻轻地抚摩着金色的沙滩。潮退去了,片片泛着白沫的沙滩显露出来了,这该是拾贝壳、捡海螺的时刻。人们高高兴兴地喊:“赶海啦!”看,提小桶、小网兜的孩子们飞跑来了,大人们也说笑着涌来了,沙滩上热闹起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大海的歌声汇成了一部交响曲。我也跟着去踏浪花,任海浪打湿发丝,溅一身水花,心中顿觉投进了母亲的怀抱,任她亲吻自己的脸蛋。
夜幕垂下来了,街灯亮了,栈桥(指港口上用于上下旅客的桥)上华灯齐放,我在桥边的长椅上坐下,耳边飘来游人们清幽的歌声、朗朗的笑声。海浪轻轻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桥基,哗,哗……多美的旋律啊!我仿佛置身于神话仙境,心儿陶醉在迷人的夜色中。
家乡的海呀,我爱你!
【1】请给文章第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她是一幅彩色的画________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上________她是一首抒情的诗________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间________她是一首迷人的歌________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________
【2】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引文的省略 B. 表说话断断续续 C. 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D. 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画线句子用到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小学六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们就要与老师和同学告别,请写下毕业赠言。
(1)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