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奕》这个故事,写了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个人的不同表现,一个____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结果不同,通过这件事,学习应该___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说: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或______。
(3)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都已成功发射,第一次的航天员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和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选择二个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一( )( )吭 阳光( )( ) 翻( )倒( )
胡思( )( ) 一( )同( ) ( ) ( )冲冲
造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旬( ) 熬( ) 蒜( ) 醋( ) 翡( ) 拌( )
句( ) 傲( ) 算( ) 醒( ) 悲( ) 伴( )
4、比一比,再组词。
拟( ) 赴( ) 躇( ) 枕( )
似( ) 赵( ) 著( ) 沈( )
5、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可__(______)__(______) 来__(_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___) 大__(______)__(______)
6、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马 诗
大漠沙如雪, 。
,快走踏清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______比作“钩”。“____________”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3】这是一首借______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_____,借此表达自己____的遗憾之情。
【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_______等景象可看。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7、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湖”指的是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象。
【2】诗中的“西子”原指__________,这里用来比喻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不做“啃小族”
文/王国梁
①母亲老了,我本来打算把她接到城里一起生活,她不肯,说是乡下自由,而且离不开左邻右舍的老姐妹。
②我说“:既然您不愿意来城里,我每个月给您一千块钱的零花钱,行不行?”
③母亲摇头说“:你买了房子,每个月还得还贷款,我再成‘啃小族’,你的日子还咋过?”
④我被母亲逗笑了,说“:妈,您还知道‘啃小族’这个词儿呀?”
⑤母亲笑着说:“我听电视上说的,说是有的老人老了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啃小’,我才不当那样的人呢,给儿女添麻烦。”
⑥就这样,母亲在乡下过着自由的生活,我在城里为自己的小家打拼,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老家看望母亲。
⑦上次我回老家,看到家里摆满插花,满床满地都是零零碎碎的花枝。我疑惑不解地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
⑧母亲说:“我从绢花厂里拿来这些,平时做些零活儿。这活儿一点也不累,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歇着。别小看这点活儿,我一晚上能挣五十多块钱呢!”
⑨我有些生气地说:“妈,您是不是没钱花了?没钱您就说,我给您。谁让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做这些,快七十岁的人了,早该好好歇歇。”
⑩母亲笑着说:“我才不做‘啃小族’呢。我干这活儿一点也不累,还挺乐和呢。我不跟别人比,就当个消遣,能做多少做多少。每次,我把做好的绢花交上去,领回工钱,心里就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还不老,还能干活儿。你让我整天闲着,我就浑身不自在。”
⑪我只好由着母亲。
⑫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做点零活儿挣钱,她还打理了一个小菜园,种了各种蔬菜,除了自家吃,还带到集市上去卖。母亲种的菜非常好,一到集市就被顾客一抢而光,很多人都认识这位卖菜的老太太。
⑬是的,老人多动动没什么不好,我见过很多老人呈现出老气横秋的状态,而我母亲是充满活力的。
(摘自《中国老年》2019年第1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邻右舍(住处接近的人家)
B.疑惑不解(分开)
C.一抢而光(完,一点儿不剩)
D.精打细算(计算)
【2】下面一段话作为独立的自然段,放在第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自然段之间最合适。母亲的话不假,她一生勤劳,在我的印象中,她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真的让她什么都不做,她会更难受。
【3】母亲为什么不做“啃小族”?请你分条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用 的语气。
A.嘲笑
B.自豪
C.惭愧
D.同情
10、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秘密、神秘) ,真理并不(遥远、很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发觉) 真理。
【1】请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顺序重新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回答“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因的句子画上横线,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句子赏析。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1】句子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长而急遽”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抓住________的变化和__________的声音,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________的心情。
12、阅读
航空母舰
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
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激昂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
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
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且离开降落区。
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B.使用拖索式弹射方式起飞舰载机的航空母舰较少。
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
【7】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飞行员的操作非常重要。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放下降落装置,伸出捕捉钩,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
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
13、阅读
暖冬
①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暖流、暖锋、暖气团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
②暖冬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气象台的专家作出如下解释:
③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矿物质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近100年来已上升0.6°C以上。
④火山活动也是一个原因。地球上大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上升到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温度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这表明火山活动频繁,气温容易降低;火山活动少,气温容易升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可能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⑤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气候。1951年以来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现象,有13次我国出现了暖冬气候。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我国持续偏暖。
⑥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强弱是导致冷暖变化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讲,冬季风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
⑦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于我国东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的高气压,它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冬季冷暖。一般情况下,该高压强大时,有利于南方温暖气流向我国输送,容易出现暖冬。
⑧结合以上分析,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农作物的成长带来的影响颇大。一是暖冬对人们的健康而言是弊大于利。因为冬天气温偏高,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暖冬会使空气干燥,导致人们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会降低呼吸系统的防疫功能。如果人们平时摄取的水分不足,血液黏度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就增大了。二是暖冬最可怕的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大幅度、突然性降温天气,这些现象对那些体质较弱者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三是暖冬会使冬天天气暖和干燥,加上长时间使用暖气和空调,也会使人口干舌燥,出现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等症状。
⑨暖冬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市气象专家分析说,暖冬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至4月初时,正是农作物出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果树花期,暖冬使农作物旺长,生长发育提前,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⑩气象专家们指出,暖冬对农作物来说,受害首当其冲的便是小麦,其次是果树及其他越冬作物。就拿小麦来说,暖冬气候对其生长发育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致使其生育过程与季节不同步;二是小麦个体偏旺,群体质量下降;三是提早拔节,抗寒力低;四是病虫害发生加重。 同时,专家们还指出,出现暖冬现象并不说明不会出现强降温天气,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影响而出现寒潮和大雪天气。气象专家特别提醒人们在各个方面做好防范。
【1】结合文章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暖冬。
________
【2】结合文意回答,造成暖冬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
【3】对全文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C.下定义 列数字 作比较
【4】一般来讲,冬季风弱,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冬。句中加点的词“一般”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在哪些方面感受到暖冬现象带来的影响。文章列举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听老师读短文两遍,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天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有人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是的,世界千变万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对每个人来说,答案只有一个。那么,哪个才是你心中的答案呢?
我来到南方的城市,天空阴阴的,大朵大朵棉絮般的云无端哭了一整天,空气中包含着新鲜湿润的泥土气息与青草芳香。街道是湿的,墙壁也是湿的,行人是湿的。然而树梢上、墙角处、池塘里,满是逼眼而来的新鲜的绿,使阴雨连绵的日子平添了一份绿油油的生机。南方的人们说:“春天是湿漉漉的绿。”
我又来到北国小镇,三月春光明艳,积雪被涌动的春意闹得忍不住扑哧一笑,笑成了满山的杜鹃,淙淙的春水。在融融的春日映衬下,天空蓝得像宝石,树绿得犹如碧玉,水清得犹如明镜。北方的人们说:“春天是明丽的颜色。”
可是,春天一定还不只是这样的,我固执地继续寻找。
于是在孤儿院里,我看到了失去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小脸像一朵朵花。他们有的在院子里捉迷藏,有的蹑手蹑脚去捉一只美丽的蝴蝶,有的偎依在阿姨的怀里,如同在父母的怀里一般撒娇。
在老人院里,我看到了满头银发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打太极拳,身手矫健不亚于少年。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涌进来,立刻把老爷爷、老奶奶们淹没在欢乐的海洋里,听着那一声比一声清脆的“爷爷”“奶奶”,看着那一双比一双明亮的眼睛,老人们的心里、眼里、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
我还看到街上的一个小学生搀扶着老人过马路;一群年轻人快乐地哼着歌打扫街道;教室里同学们认真而急切地听着老师的教诲;放学后同学们互不相让地争论,直到最后一抹余辉含笑洒在我们身上……
我找到了春天。
【1】结合短文内容回答,在“我”心目中,春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儿院的孩子们、老人院的爷爷奶奶们拥有春天,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春光的古诗词,除了短文开头提到的之外,还有很多。由“春天是湿漉漉的绿”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春天是明丽的颜色”你想到的是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以“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学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你和老师、亲人、同学朝夕相处,亲切交流,回忆一下,他们讲的那句话对你最有启发、最耐人相互为?请以“那句话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友情提示:横线上可填“激励、点醒、温暖、改变……”),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