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课文链接吧。

1.《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的梗概是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特点。

2.《骑鹅旅行记(节选)》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从鸡、猫、牛对尼尔斯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尼尔斯原来是个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要和小动物们__________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讲述了__________的事情。

2、根据拼音写出同音字。

_________

  寂_____ 含情____)(____

______习 倾_______

xiāo  _____息 通_____达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________的,________代表________;国王的面具是________的,________代表____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____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________;巫女的面具是________,象征其________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_________;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________。面具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4、看拼音写词语

tánɡ lánɡ bǔ chán méi ɡui wēi xié há ma   zhànɡ ài   fēi jiàn

    )(   )( )( )(

ɡài   hóu   mán jùn

灌(     诸(       )天过海   险(  

大(     咽(       )怨   英(  

5、补充成语。

百里不同风,_____________   鹬蚌相争,_____________

朱门酒肉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

【2】翻译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 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

“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   )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   )谢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选段中画“   ”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怀念及对无法挽回流逝时光的无奈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迷茫与困惑。

3选段中画“~~~~”线句子与前面画“ ”线句子之间的联系是(   )

A.解释说明时间都被人偷走了或逃走了。

B.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又包含着诸多新的疑问。

10、课外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3】第3自然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句中的“他们”指的是(  )。

A.约朱自清出去游逛的朋友

B.父亲在旅馆里熟识的茶房

【6】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11、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 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以上这段课文选自 _________  一文,作者是_________,是为悼念烈士_______而写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为什们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呢?(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下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一个石臼舂粮食。因为我明白,仅凭自己的一双手,是无法做出石磨的。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我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想找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后做个石臼。可是岛上尽是大块岩石,根本无法挖凿,而且石质不硬,是一些一碰就碎的沙石,经不住重锤去舂,而且即使能捣碎谷物,也必然会从石臼中舂出许多沙子和在面粉里。因此,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当的石料时,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决定找一大块硬木头。这要容易得多。我弄了一块很大的木头,大得我勉强能搬得动。然后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 当初具圆形时,就用火在上面烧一个槽。火力和无限的劳力,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做独木舟那样终于把臼做成了。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舂谷的工具做好后,我就放起来准备下次收获后舂谷做面粉,再用面粉做面包。

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

( 有删改)

【1】分别用三个字概括选文中鲁滨逊所做的两件事,并结合作品的其他情节写出三件以上主人公战胜困难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文段及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同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潭,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1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见微知______A.明显   B.写作;编 C.著作

而不舍______A.坚持   B.雕刻   C.放弃

2第二个文段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 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 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4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 用具体事实说明真理

B. 前后照应的写法

C. 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5结合文中的事例或课外了解的例子,谈谈你对片段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1】根据下面的描述,你能判断出它们各代表藏戏中的什么人物吗?

(1)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这是_________的面具。

(2)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这是_________的面具。

(3)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这是_________的面具。

【2】在藏戏里,唐东杰布的面具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东杰布的面具为什么是白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照管花草。(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六年来,忘不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关心,忘不了父母的关怀,更忘不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喜怒哀乐…请选择下面任意一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一件真实的事例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真切的情感。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题目:1. 的感觉真好

2. 的滋味真不好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