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勾肩______ 唇枪______ ______承迎 ______千山

2.绝妙______ 见利______ ______沙沙 ______西楼

3.怪石______ 暴跳______ ______不尽 ______浪蕊

4.一瘸______ 改天______ ______求是 ______人祸

5.蜿蜒______ 大雨______ ______于无 ______琼楼

2、照样子,填一填。

例: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____。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________________。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醋( )   拌( )

错( )   胖( )

措( )   伴( )

寺( )   窝( )

侍( )   涡( )

诗( )   祸( )

4、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河汉清且浅,______,脉脉不得语。

(3)《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___顺序写的,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紧接着重点描述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______这几天的活动。

(4)《腊八粥》一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农历___这天,家家要做腊八粥。

(5)《十五夜望月》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皎洁。

(6)时光流逝得迅速,所以我们要在少年时抓紧时间学习,奋发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___”。(填《长歌行》中名句)

5、读拼音,写句子。

1.měi shì rén  zài  láo  dòng  zhōng  chuàng  zào  chū  1ái 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hū   shān  yǒu    qín  wéi jìngxué   hǎi  wú   yá    zuò   zhō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节选)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惆怅:_________________

急遽: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惶——______ 消逝——______

【3】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感觉“那光线漫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急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莫  高  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2.用“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本文为_________结构。重点部分是从 三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其中介绍得最详细的是______ __________。

5.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说明这个意思的。

 

 

6.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ì)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第一句话中加点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这句话时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1诗中两个,两个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学会管理时间倡议书

同学们,我们将迎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怎样让这个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呢?回想以往的假期,有的同学从来不制定计划,临近开学才发现还有很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有的同学开始定了一个假期计划,却没有很好地执行,就半途而废了。可见管理好时间多么重要啊,为此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学会管理时间的倡议,让我们在这个暑假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①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有多种形式,可以用文字撰写,可以设计成表格,也可以用图示说明。

②可以把计划写在日历上,也可以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便于时刻提醒自己。

③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做,并利用好零碎时间化零为整。

④注意劳逸结合,学习与休息相互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同学们,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希望大家学会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实验小学大队部

2020年6月25日

1下列( )项不属于实验小学大队部发出倡议的原因。

A.有些同学计划简单,形式单一。

B.有些同学没有制定计划的习惯。

C.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执行计划。

2根据倡议书,把对话补充完整。

读了倡议书,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花花说:“我要告诉上二年级的妹妹,假期里________”我想了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暑假里,你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完成想做的事情?请写出一天的日程安排,可以用文字,可以用表格,也可以用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①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________

②大声叫好。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①“有志者当效周生啊!”的意思是________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振兴,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面对“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要为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南沙群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当鲁滨逊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时,他猜想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之后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上树枝,又将羊分在几个地方圈养。鲁滨逊从发现脚印到做这些改变的过程中,内心一定在翻腾,请你按照提示,把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

鲁滨逊看到海边沙滩上的脚印,他惊惶无措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