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去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tuán yuán yàn____的菜可丰盛了,有là ròu_____táng cù_____排骨、jiǎo zi____,还有nóng chóu_____的海鲜羹……直让我tūn yàn_____口水。晚饭后,大家用微信和亲戚朋友liáo tiān_____bǐ cǐ_____送去新春的祝福……

2、看拼音写词语。

wú  dú  yǒu  ǒu   sī  kōng  jiàn  guàn zhuī  gēn  qiú yuán( )   ( ) (   )

jiàn  wēi  zhī  zhù qiè  ér  bù  shě   mǐn  ruì

( ) (   ) ( )

 

3、背诵积累,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朱自清《匆匆》

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人常常以诗言情明志。如于谦在《石灰吟》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爱国之情。

5.随着事物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而受到阻碍,我们就要学会改变。如《周易》中: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郑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自己坚强不屈的傲骨。《竹石》

7.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这篇课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作者写到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______,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__________的主题思想。

2.《那个星期天》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我”盼着母亲兑现星期天__________的承诺,从星期天的早晨到黄昏一直_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5、下列句子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填在后面横线上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________

②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________

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下列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诗的题目“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__”,表示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

【2】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A.使植物萌发、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C.出现

【3】用自己的话说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这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再写一句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虽然没有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花重锦官城”一句中,“重”读作“chóng”,表示花朵的数量多。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装点着成都。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泣涕如雨——零:零散

C.相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插条繁殖。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共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动物的克隆 B. 植物的克隆

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

A.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A. 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 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10、课外选文阅读。

《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丛书有什么不同?

系列丛书有两种:

一、内容简单,可快速大量生产的营利性书,如《南葛·德鲁》《鸡皮疙瘩》和《保姆俱乐部》。

二、较有深度的系列小说,如贝弗莉·克利林的《雷梦拉》系列、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林恩·里德·班克的《碗橱中的小印第安人》,以及J.K.罗琳的《哈利·波特》。

通常第一类书都会被大量生产,这类书有时候可能是由一位以上的作者完成的,而且在一年之内可以出版好几本,较有深度的系列书一般都是只由一位作者完成,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出版一本,而且内容和情节丰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较深刻。

除了极佳的想象力外,《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字量。由于《哈利·波特》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学生们在看这本书时,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进步,有些人即使是第一次阅读小说,也会非常喜爱这本书。

有些人批评罗琳在书中所使用的文字不是很正统。是的,她所使用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未经修饰的,除了一些专有名词外,她的书中较少出现一些妨碍读者阅读速度的字句,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对年轻的读者而言,如果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是件令人相当沮丧的事,深奥的文字并不能鼓励阅读。请读者想想,你最后一次在机场看到某个孩子阅读像《海蒂》这类辞藻繁复的经典文学是什么时候?我曾在2007年7月10日在机场看到5个孩子阅读《哈利·波特》第四集,一本不被人阅读的经典文学就如同一场没有演奏给大众聆听的音乐会一般。就像要发挥药效,药物必须先被吸收一样,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让他们阅读大量的文字。

如果有人要争辩:“我读过《海蒂》这本书,《哈利·波特》没有《海蒂》有深度。”在此我要声明,我强调的不是《哈利·波特》的文学性或想象力,也不是它所引起的读者情感共鸣,我只是强调孩子们为了要看到结局而必须阅读的大量文字。我曾经对一些书做过字数统计,其中也包括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鸡皮疙瘩》:每句平均8个字,整本书共22450个字。

《海蒂》:每句平均19.6个字,整本书共93600个字。

《霍比特历险记》:每句平均18个字,整本书共97470个字。

《巴黎圣母院》:每句平均15个字,整本书共126000个字。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每句平均13个字,整本书共181000个字。

1《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丛书究竟有什么不同?请你从文中归纳出相对应的三条不同,填写在表格里。

 

《哈利·波特》

其他系列丛书(第一类)

两者的不同(请对应填写)

例:大量的文字

文字量相比较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其意思是(   )

A.J.K罗琳的文字非常不正统。

B.J.K罗琳的文字平白朴实,易于理解。

C.J.K罗琳的文字应该加以修饰。

3文章的最后展示了作者对一些书的字数的统计,这里运用了________和的________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一: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二: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①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②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仿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并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和蔼真诚的神情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③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别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疲小的同学,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④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作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⑤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谆谆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心中充满了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以下哪几个方面:

(1)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

(3)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③④段之间的关系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并列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上就要毕业了,请你为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各设计一则赠言。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寄菜刀

194910月,向西南进军的解放军,沿着公路迅猛地追敌人。有个连队一天走了八十里路,晚上在一个市镇上宿营,炊事班马上生火做饭。

大伙儿正忙着,炊事员老钱忽然着急地喊:糟糕!糟糕!这怎么办呢?班长问他出了什么事,老钱说:昨晚上在义庄借了老乡一把菜刀,我用完了顺手搁在油盐挑子上。今天早晨走得急,把老乡的菜刀带到这里来了。叫我怎么送回去呢?

听老钱这么一说,大伙儿都着急起来。一趟八十里,来回一百六,如果往回送,一去一来就赶不上部队了。班长想了想,说:有了!我看见镇东头有个邮局,咱们把菜刀给老乡寄去,看行不行。

老钱拿着菜刀,跟班长一同赶到邮局。邮局里还点着灯,有个人坐在那里拣信打信戳。班长一进门就说:同志,我们寄一把菜刀,挂号寄,得多少钱?老钱就把菜刀放在柜台上。这可把邮局的人愣住了,还从来没有人寄过菜刀。班长连忙说明原因,还说:借了老乡的东西不还,在我们部队里是违反群众纪律的。一定得请您帮我们把菜刀寄回去。邮局的人这才明白了,他说:啊,这件事好办,明天让邮递员捎去就是了。

老钱连忙说:菜刀的主人住在义庄,从西头数第四户。邮局里的人拿了张纸,把地址写清楚,贴在菜刀上。班长掏出钱来要付邮费,邮局里的人说什么也不收。老钱说:解放军讲买卖公平,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邮局里的人说:我们让邮递员顺便捎去,跟寄包不一样。请同志们放心吧,保证把菜刀送还原主。

邮局里的人等班长和老钱走了,在纸条上添了一句话:   。”

1老钱和大伙儿为什么都感到着急?

________________

2邮局里的人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放军讲买卖公平,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把这句话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邮局里的人会在纸条上添一句什么话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乐园。

下一次就是你

阳光的温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微弱的生命!

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chī)迷,一个偶然机会,她被父母送到了体校学踢足球。

在体校,女孩并不是一个很出色的球员,因为此前她并没有受过规范的训练,踢球的动作、感觉都比不上先入校的队友。女孩上场训练踢球时常常受到队友们的嘲笑,说她是野路子球员,女孩为此情绪一度很低落。每个队员踢足球的目标就是进职业队打上主力。这时,职业队也经常去体校挑选后备力量,每次选人,女孩都卖力地踢球,然而终场-肖响,女孩总是没有被选中,而她的队友已经有不少陆续进了职业队,没选中的也有人悄悄离队。于是,平时训练最刻苦认真的女孩便去找一直对她赞赏有加的教练,教练总是很委婉地说:名额(é)不够,下一次就是你。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又努力地接着练了下去。

一年之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她实在没有信心再练下去,她认为自己虽然场上意识不错,但个头太矮,又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每次选人时,她都迫切希望被选上,因此上场后就显得紧张,导致平时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她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黯(àn)淡的前程感到迷茫,就有了离开体校的打算。

这天,她没有参加训练,而是告诉教练说: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了,我想读书,想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已决,默默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然而,第二天女孩却收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不已地立马前去报了到。其实,她骨子里还是喜欢着足球。女孩这次很高兴地跑去找教练了,她发现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教练这次开口说话了:孩子,以前我总说下一次就是你,其实那句话不是真的,我是不想打击你而告诉你说你的球艺不精,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下去啊!这个女孩就是获得20世纪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称号的我国球星孙雯。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业(    

2立马的意思是立刻,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个即可)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用哪个词代替?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a着迷  b致使  c渺茫  d闪耀  e欢喜  f婉转

1)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迷。(

2)教练总是很委婉 )地说:名额不够,下一次就是你。

3)她都迫切希望被选上,因此上场后就显得很紧张,导致 )平时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

4)她发现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   )着喜悦   )的光芒。

4.每个队员踢足球的目标是(  

A.锻炼身体

B.调节生活情趣

C.进职业队打上主力

D.赚大钱

5.文章开头写道:阳光的温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微弱的生命!结合孙雯的经历选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

A.阳光能照到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成功会青睐每一个付出努力的人。

D.只要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4、课内阅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  

【2】在比喻句的后面打对号。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是一盏小灯笼。(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好像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3】这段话通过军需处长冻死时的   三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他的   精神。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__________

②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__________

19、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每个人对生命和生活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这场疫情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哪些人或事给你触动最深最大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见大,选择一两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写一写,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