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
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
一夜五更,________三秋九月,________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________
楼外青山,________,云飞天外
________,树边红雨,________
2、课文开头“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是一个(______)句。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婷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异曲同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型默写:
1.《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级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骊歌轻唱)下面是科代表连缀经典古诗文而成的开场白,请将其补充完整。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李煜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不久,我们也将唱起骊歌。六年来,我们夺魁时戏称“_______,往来无白丁”,考砸就调侃“好读书,___________ ”。将来,虽不敢保证“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但我们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
(精彩定格)班级空间里有六年来同学们在各种集体活动中留下的照片,请你为照片分类,并为每一类取一个四字的名字。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同窗情深)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毕业留言,然后选择一则你最欣赏的进行评析
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②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我选第____则,我的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
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竹石》是一首_____诗,是_______代书画家_________为自己所画的________图而题写的,他是借______言怀,表现了诗人那种______,______,不畏_____、_____的硬骨头精神。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浣溪沙》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这个小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幕雨子规啼。
【2】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A._________图 B.__________图 C._______________图
【3】请你想象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解释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与下阕所表达的思想相近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9、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4.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 ,理由有两点:
(1)
(2)
5.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 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
(2)
6.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
10、听老师读短文,并完成下面的习题,看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以下材料,监考老师用普通话以中等语速将下面材料朗读两遍)
期末考试时,生物学教授在发试卷前对他的20位高年级学生说:“我很高兴这学期教你们,我知道你们学习都很努力,而且你们中有很多人暑假后将进入医学院。因此,我提议,任何一位愿意退出今天考试的同学都将得到一个“及格”。
学生们将信将疑,有的欣喜万分,不一会儿,一些大胆的学生学生站起来,走到教授面前,在登记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教授果然在他们的名字后面都写上了“及格”。然后,他们带着惊喜离开了。
这样,就极大地鼓舞了其他人。不一会儿,又有几位同学签下名字,高兴地离开了教室。
教授看了看剩余的少数学生,问:”还有谁?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签上名字走了。
教授关上教室的门,看着剩余的几个学生说:“我们今天考试的题目是‘自信’,我对你们的自信感到非常高兴,恭喜你们,你们都将得到‘优秀’”。
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因为缺乏自信而失去更好的机会。
【1】文中哪些学生得了“及格”,哪些学生得了“优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你是这个生物学教授的学生,参加这次生物考试,你会选择离开还是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爱之链
(1)一天傍晚,他驾车回家。( )在这个中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 )他一直没有放弃。冬天迫近,寒冷终于撞击家门了。
(2)一路上冷冷清清。除非离开这里,一般人们不走这条路。他的朋友们大多已经远走他乡,他们要养家糊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他留下来了。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3)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他得抓紧赶路。
(4)他知道,他差点错过那个在路边搁浅的老太太。他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于是,他将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前,停下来。
(5)虽然他面带微笑,但她还是有些担心。一个多小时了,也没有人停下来帮她。他会伤害她吗?他看上去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不那么让人放心。她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让人那样。“我是来帮助你的,老妈妈。你为什么不到车里暖和暖和呢?顺便告诉你,我叫乔。”他说。
(6)她遇到的麻烦不过是车胎瘪了,乔爬到车下面,找了个地方安上千斤顶,又爬下去一两次。结果,他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还伤了手。当他拧紧最后一个螺母时,她摇下车窗,开始和他聊天。她说,她从圣路易斯来,只是路过这儿,对他的帮助感激不尽。乔只是笑了笑,帮她关上后备箱。
(7)她问该付他多少钱,出多少钱她都愿意。乔却没有想到钱。这对他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帝知道过去在他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他呀。他说,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8)他看着老太太发动汽车上路了。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却很高兴,开着车消失在暮色中。
(9)沿着这条路行了几英里,老太太看到一家小咖啡馆。她想进去吃点东西,驱驱寒气,再继续赶路回家。
(10)侍者走过来,给她一条干净的毛巾擦干她湿漉漉的头发。她面带着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身孕,但她的服务态度没有因为过度的劳累和疼痛而有所改变。
(11)老太太吃完饭,拿出一百美元付账,女侍者拿着这一百美元去找零钱,而老太太却悄悄地出了门。当女侍者正奇怪老太太去哪了,这时她注意到餐巾上有字。上面写着:“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12)虽然还要清理桌子,服侍客人,但这一天女侍者快乐地坚持下来了。晚上,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她心里还在想着那钱和老太太写的话,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丈夫那么需要这笔钱呢?孩子下个月就要出生了,生活会很艰难,她知道她的丈夫是多么焦急。当他躺到她旁边时,她给了他一个温柔的吻,轻声说:“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知道,他差点错过那个在路边搁浅的老太太。
搁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句子的原意,请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在这个中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_________)他一直没有放弃。
【3】请按短文第(7)小节的原意,将它改写成对话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迫近,寒冷终于撞击家门了”一句,作者为什么要用上“终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却很高兴,开着车消失在暮色中。”这里写“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有何用意?他在回家的路上为什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让人那样。”这句中的“那样”指什么?老太太为什么会“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11节中,老太太在餐巾上写着“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这里的“我曾经跟你一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匆匆》选段,回答问题。(15分)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时候尽(jǐn jìn)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 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 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3)在文中画“——”处划去不正确的字词。(2分)
(4)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2分)
例:茫茫然 ( ) ( ) ( ) ( )
(5)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写得很具体,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两句话。(2分)
(6)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 。(豪迈,坚定,感慨)。(1分)
(7)你最欣赏文章的什么语句、内容,请选择一处作简要评价。(2分)
(8)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2分)
13、阅读理解
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 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干部要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民服务》的第2-4段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相信若干年后,很多孩子还会记得这堂①不同一般、形式新颖的课:2013年6月20日中国航天王亚平在②“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新颖的授课形式、直观的物理现象,将给孩子们③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④)梦想的大门。
【1】根据①处的意思,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________
【2】②处标点有误,修改意见为:________
【3】③处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
【4】在④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空:________(追忆/追寻/追逐)
15、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6、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周日能去看画展,我必须周六写完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自由表达。
作文题目:我真 你
作文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条理,语句通顺,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3.450字左右。
4.作文中不要写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温馨提示:在生活中,有的人令人尊敬,有的人令人佩服,有的人令人感激,有的人令人同情……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