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___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_________

(4)我觉得好像有千万根钢针扎着喉咙。_________

(5)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_

(6)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的各种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事情没有办成,几个人______(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地回来了。

2.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就达到了那么高的艺术水平,真让人感到________(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3.李老师______(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地对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在法律面前,一切头衔都______(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3、课文在线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流逝的踪迹,表现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是________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讲了母亲答应了“我”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游玩,可却因为母亲的___________而没有实现,作者用了反衬的写法,把“我”的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但这也正反衬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默写一则你积累的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古代诗人笔下,祖国的山川湖海是那么迷人,有“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的西湖水,有“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的明月清风,还有“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的绿树青山。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春景。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节时,当我们看到那闪闪的星星,圆圆的月亮时,会想起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鞭炮声响起,灯笼挂起时,我就会想起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工整地抄写。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

留连戏蝶时时舞,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诗人是__________

3“蹊”的意思是_____。“留连”的意思是_____

7、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3)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_________

8、填空并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带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全诗抒发了他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度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版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5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11、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题目。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选段首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体现了春节“热闹”的气氛,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对此进行详细描写的?

答:___________

12、读课文填空。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袁鹰  B 祁念曾)。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光明——  

【3】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4】诗中的延安指的是  

【5】这两节诗主要讲了( )

A.寻求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B.诗人想找到延安个体位置。

C.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6】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3、认真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 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广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掩盖过失的猫

有一只猫,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pǔ bǔ fǔ)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走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就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 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个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伙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吧?不,我这是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就沉(méi mò) 了。“走吧!”伙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在表演潜水了。”

1画掉短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续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意思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语突然停止

4文中的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

A.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

B.为了不让伙伴们看到自己的过失。

C.它的过失是它成功的体现。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有一只猫,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

B.猫不肯说实话,伙伴们不愿救它。

C.骄傲、吹牛是没有好处的。

D.对自己的过失,不能掩盖,否则要吃大亏。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9、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请以《我很感激他/她》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少于39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