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①完全消失,不知去向。________

②远距离的翻山渡水。________

③非常傲慢,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________

④不转眼珠的看。________

⑤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________

2、根据语境,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我漫步在校园里,回想起六年的小学生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请写出四个描绘校园优美环境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__虚席 ______________ 语重_______)(_______

蜂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邯郸_______)(_______

1)像画 成语一样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画 成语一样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

 木 格方格 我们用方格本写字。

 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查字典填空。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_____,再查音节_____。“鼎”字的第六笔笔画名称是_______,请写出五个含有“鼎”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_   明——_____   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7、对比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诗中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 )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仿照词语,再写两个:

逃去飞:  

(2)片段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到的修辞是(

A.设问   B.反问

改为陈述句:  

(5)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a.作者深感时间匆匆而过,流逝之快,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不能白白过此一生。 

b.我们可以在世上随时间的流逝而老去,直至死亡。 

 

10、课外阅读。

从小就爱问“为什么”

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

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 )

A.他有远大的事业心。

B.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C.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D.他有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2】联系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3】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爱迪生“8岁时”和“12岁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漫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千早,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字词。

(1)luō(____               (2)jué jiàng(____

【2】第1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2自然段说:“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若将这句话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参加以“传统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視.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画线句子仿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 这一点 ,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第⑤段的固执本来是个贬义词,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褒义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道树》全文使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你觉得通篇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道树》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说明文章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与同伴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尾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__________者的形象。这样的人,比如①教书育人的老师;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书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止,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选文第一自然段围绕着“帐篷”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为什么会拥有成群的山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读一读,用黑体词语写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用例句表达手法写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修改病句)

 

 

17、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电话不是又随即而来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它们平时会做些什么呢?玩具店里的玩具,在夜深人静时,它们会交谈些什么?会不会举办一个大联欢会?……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故事吧!故事要完整、有趣,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