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阅读积累填空。

(1)过江千尺浪,_________________(《风》李峤)

(2)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3)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元日》王安石)

(4)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恬淡闲适的心境。

(5)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高尚情操。

(6)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7)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8)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

(9)老师啊,您就是春蚕,您就是蜡烛!为了我们的成长,您默默奉献着,辛勤耕耘着。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____________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____________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_____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_____还轻。

3.弈秋,通国之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其一人____________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__________ 。此不为__________乎?

5.春城无处不飞花, 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李贺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和“___”,即使“____”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_________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的思想感情。名句是:_____________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傲风骨。

4、补充诗词句。

(1)本自同根生,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3)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填写俗语。

这本书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没想到它却在桌子底下待着,真是“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对比阅读:古诗词中的“大江大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ト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

题目

文体

江河名

作者想借助江河表达什么?

相关关键词2个

凉州词

黄河

边塞的荒凉、戍边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情

孤城、 何须怨

临江仙

___

__

______

___

卜算子

__

___

______

___

 

 

 

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点,变成词。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______,是由兰芽、溪水、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构成的。

2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山林寂静。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思相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端午日

沈从文

①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dào dǎo)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从商就平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 健康)、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般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jí jì)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纯粹 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鹈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②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③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读音和词语,用“√”标出。

【2】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是: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____,写出了全荼峒人过端午节的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主要描述了哪几个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茶峒人的端午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其中三个)

【5】结合短文内容和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划龙船时,鼓声的作用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B.帮助桨手保持划船节奏,保证龙舟两边用力均匀,方向走的是直线。

C.鼓舞士气。鼓声加快,表明已经到达最后冲刺阶段,整体划桨频率就要加快。

【6】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_描写,把龙船竞技这个风俗活动描写得具体、详细,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权力

黑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山羊群,使山羊群不得安宁。

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于是采取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位年轻的羊。这位年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划。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它们都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

可是,由谁来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

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做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该由我来当。

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理应由我来当。

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为此,它们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就这样僵持起来,火气越来越大。黑熊首先起了杀机,它决定用武力除掉灰狼和狐狸。

黑熊趁灰狼不备时忽然向它发起了攻击,一下子就咬断了狼的脖子。

黑熊还准备向狐狸下手。    

狐狸看出黑熊的心思,它处处防备着黑熊。同时,准备除掉黑熊。

它找到一个经过猎人伪装的陷阱,陷阱上面只有一层树枝。于是,它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因为狐狸身体轻,并没有陷下去的危险。黑熊发现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它猛扑向了狐狸,可狐狸却迅速地躲开了,黑熊一头掉到了陷阱里……

剩下的只有狐狸了,它对羊群已经没有了威胁。

这时,众羊才知道,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

1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肆无忌________

挑拨离________

2在黑熊、灰狼、狐狸组成的强盗团伙中,它们自诩的强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的头羊提出一个怎么样的计划?这个计划为什么令大家十分吃惊,而让强盗团伙十分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说“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一下年轻的头羊提出的计划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童话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段。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请给下列汉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瑞(   )   兆( )

(2)冬天麦盖三层被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1

(3)作者说瑞雪兆丰年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从文中看,其根据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3分)

 

   

 

12、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

例、轻轻悄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这句话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豪迈,坚定、感慨)

4你最欣赏文章的什么语句,内容,请选择一处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故事,体会字里行间独到的深意。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 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你觉得文中的老师是一个_________(用四字词语概括)的人。

【2】短文写了老师哪两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

(2)我回头一看——是老师!( )

【5】“老师是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一定有你最敬佩的老师,读了此文,写几句你最想对他(她)说的话作为临别赠言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年画的创作

①年画,最早的名称叫“门画”。直至清朝1849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增添节日的祥和气氛。

②作为美化新年环境、衬托新春气氛的年画,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蕴含和寄托了人们发财、长寿、多福、喜庆的美好期盼与祝福。

③年画制作人会用一些简单明了的符号传情达意,寄托美好寓意。创作年画的方法有很多,谐音就是其中一种,比如,年画中经常用动物鸡的图案表示“吉”,用鲤鱼图表示“余”,再比如,戟()、磬、双鱼合绘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蝙蝠、桃子、双古钱合绘为一图,表示“福寿双全”;莲花、鲤鱼合绘为一图,表示“连年有余”……

④象征也是寄托美好意愿的方法。比如,蟠桃象征长寿;鲤鱼跳龙门则表示平步青云和飞黄腾达;牡丹、玉兰花合绘为一图,表示“富贵长春”。

⑤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组合,更是直接表达美好寓意的常见方法,比如《年画的赏析》中的图三:笑容可掬的妇人与和气吉祥的卷轴。

⑥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的年画生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代,杨家埠的年画名扬天下,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板万余”的盛况,杨家埠木板年画行销大半个中国。民国期间,由于多年的战火,加上石印年画与其争夺市场,杨家埠木板年画日渐失宠,走向了萧条与败落。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杨家埠年画焕发了新的生机。2016年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⑦如今年画已不再局限于新年用品,它用于我国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年画的题材由最初的单一内容逐步发展到上千种。丰富多彩的年画大体可分为趋凶避邪、祈福迎祥、戏曲传说、喜庆装饰和生活风俗五大类。不断发展的年画满足了人们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1】年画最早被称作(   

A.门神画

B.年画

C.门画

D.贴画

【2】文中第三段提到“戟(jǐ)、磬、双鱼”合绘为一图,表示“吉庆有余”。推测“磬”读音是(   

A.qìng

B.pán

C.mó

D.shēng

【3】根据上下文,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失宠”一词的意思可能是(     

A.民国年间人们喜爱年画

B.民国时期的战火烧毁年画

C.杨家埠木版年画销量下降

D.杨家埠石印年画十分畅销

【4】结合年画寄托寓意的方法,以下题目最符合图三寓意的是哪一项(     

A.日日平安

B.花儿盛开

C.吉祥如意

D.发达兴旺

【5】有一幅年画,画上有个娃娃骑在一匹马上,肩上扛着铁锨,他的前面站着一只仙鹤。下面名称最适合这幅年画的是(     

A.马到成功

B.龙马精神

C.一马当先

D.骏马奔腾

【6】《年画的创作》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取其中一处结合文本具体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每个人都是天才》一文,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改成反问句:

(2)语文对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修改病句:  

(3)冬天来了,大雪下起来。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把这句话写得更生动。

 

(4)爷爷要去长城。

改为双重否定句:  

(5)带走了 童年的   风筝   梦想 我

组成陈述句: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1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我们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懂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些时光值得我们留恋,总有些美丽值得我们回忆,总有些人值得我们珍惜。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1.内容具体,条例清楚,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