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王小松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急遽”中的“遽”字不认识,可以用_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如果妈妈直接告诉他这个字念“jù”,他就可以用__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遽”的意思有:①急,仓促;②文言副词,遂,就。“急遽”中的“遽”应选解释__________。
2、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爷爷擦了一下手。把从tān fàn____那儿买的风车递给了孙子,然后把奶奶áo zhì____的là bā zhōu____盛了满满一gāng____子,用tāng chí____jiǎo____拌了几下,慢慢地喝起来。
3、关联词语填空。
A、(_____)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______)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B、在人生路上,(_______)错失了良机,我们(_______)不应叹息。
4、补写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
(2)________,皆兄弟也。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
(4)相识满天下,________。
(5)________,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莫逆之交
5、在下面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阎振三( )自己受苦刑,( )愿说出李大钊。
(2)(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3)我们( )有些意见分歧,最后( )统一了认识。
(4)捉来的小鱼,小虾,我们并( )拿来吃,( )养在瓶子里玩。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湖”指的是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象。
【2】诗中的“西子”原指__________,这里用来比喻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和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选段中的“□ ”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段中说明元宵节热闹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
【3】用“——”在选段中画出最能说明小孩子们在家中玩耍得“有声有光”的句子。
【4】选段主要写的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__________,这天,人们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 ”画出对李大钊外貌和神态描写的句子,说明李大钊受过酷刑的词语是 ,“平静”说明 ;“慈祥”是李大钊 的态度。
【2】为什么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B.因为他想用自己的安定、沉着影响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C.因为法官非常严厉。
【3】请用“﹏﹏”画出与“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相照应的句子。
【4】通过对李大钊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风俗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每年正月都“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回答,为什么母亲会“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喝会酒你了解到村里人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母亲说的“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目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 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1】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李星华。
【2】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
【3】用“ ”画出描写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两处)。
【4】用“ ”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树叶和树根
太阳照在树叶上__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__在树上做窝的喜鹊__麻雀__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__想不到树叶竞因为这骄傲起来__它常常唱着__哗啦啦__哗啦啦__我们树叶顶呱呱__树苗要长大__全靠我们啦__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太阳照在树叶上________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________在树上做窝的喜鹊________麻雀________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________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________它常常唱着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我们树叶顶呱呱________树苗要长大全________靠我们啦________
【2】文中讲到树叶前后态度变化时,用上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对于大树来说,树叶的功劳是________,树根的功劳是________。短文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14、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短文中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课文内容,短文中加点的“这样的事例”指的是哪三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引用华罗庚的话有什么好处?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使表达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B.有力地说明了在科学上要善于不断向人请教,这样自己的思辨能力才能提高。
C.强调了在科学的发现上,要善于观察并不断思考和探索,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4】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向别人请教,这样我们就能找到真理。
B.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我们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以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C.我们要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问号”,才能发现 真理。
15、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18、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你也由一个懵懂的孩童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在你的成长中,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光彩夺目。请你怀着感恩之心,围绕“成长”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