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龙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2、(题文)仿句填空。

走进文学名著,你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感 受到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从《西游记》中感受到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示例将要补充的词语填在括号上里:

示例:王子(英俊)

波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巫婆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鱼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  拌_________

_________ 轿_________  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浒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许_________

5、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字组词,再将所组的词分别填在相应的句子中。

幽: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A、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人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______在空气中荡漾。

B、月光如水,树影婆娑,这里的夜色分外_______

C、这里环境_________,真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1)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脉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_____

(2)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______

(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______

8、课内阅读。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

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竹石》是一首_____诗,是_______代书画家_________为自己所画的________图而题写的,他是借______言怀,表现了诗人那种____________,不畏__________的硬骨头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主题讨论。

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学生用实验推翻。

【1】下列名言与上述材料说明的道理意思相近的是(       

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你从聂利身上学到了什么?请写出你读了这则材料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这句话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            )(多选)

A.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B.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

C.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D.第一人称比其他人称更客观,更直白,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某小学就本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的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的学生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根据材料一,可知该校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  )

A.比较乐观

B.不容乐观

C.非常糟糕

D.令人满意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校部分学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B.该校多数学生都有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

C.该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中等偏低。

D.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

【3】为了提醒大家多阅读,下面哪一句名言适合推荐给大家?(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该校六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___________

12、阅读文学类文本《丰碑》,完成第小题。

丰碑

李本深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儿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

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6期)

【1】“严峻的考验”指什么( )

A.狂风呼啸

B.大雪风飞

C.遭敌突袭

D.恶劣环境、残酷战斗

【2】与“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相互照应的是哪项( )

A.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他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C.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

D.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3】“丰碑”指什么( )

A.高大的石碑。

B.不朽的杰作和伟大的功绩。

C.冻僵的军需处长依靠树干坐着似一尊雕像。

D.军需处长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

A.表现警卫员十分紧张。

B.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很虚弱。

【5】将军发现死者后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

A.发愣——愤怒——发怔——敬仰

B.发怔——发愣——愤怒——敬仰

C.发怔——愤怒——发愣——敬仰

D.发愣——发怔——愤怒——敬仰

【6】文中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7】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B.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D.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8】有读者认为“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应该删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陶罐子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陶罐说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___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___陶罐子___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___

___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陶罐说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________

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 

A.反问句     B.感叹句

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②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14、课内语段阅读。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文中消息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2)你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语句体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你是四十年后来看望聂将军的美穗子,你最想对聂将军说: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李杰严肃地说:小雨,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

改为间接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智慧摩天轮。

凡卡的童年是不幸的,而我们的童年却是幸福的。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让你感到幸福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