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赞美长江,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___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________,最后像跳水远那样,以一个轻快、________的弹跳,再以一个________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________

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才说……

2、诗词积累,把表格填写完整。

作者

诗(词)句

诗(词)题

杜甫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

《春夜喜雨》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______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

_______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_______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

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六盘山》

 

 

3、名著回顾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是西方文学中冒险小说类型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请结合第5课《鲁滨孙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回忆这部小说写了鲁滨孙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四字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_________→驯养培育→________→回到英国

4、理解古诗内容填空。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概括。全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其中表现王侯贵族具有特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腐败现象的不满。

2.《十五夜望月》中间接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分享。

除了《寒食》、《迢迢牵牛星》这两首古诗所描述的传统习俗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拼一拼,写一写。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chū xún____就开始了。áo____腊八粥、泡腊八suàn____、用zhēn____子、____子等做成的zá bàn____、买fēnɡ zhenɡ____、放biān pào____ɡuànɡ miào huì____……这活动真是一个连着一个。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 yí________ páng bó________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朗读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

白头搔(sāo  shāo)更短,浑(hūn  hún)欲不胜簪。

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

(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_____

3诗中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

___________

4填一填,记一记。

诗仙是指    朝诗人    ,写过《        》;诗圣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诗鬼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

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凌寒:   遥知:

为:   暗香:

2在原句上划分诗歌的节奏。

3诗人借梅花___________的品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___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文中提到的几项发明中,儿童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试着填空。

发明项目

儿童发挥的作用

 

 

 

 

 

 

 

 

 

 

 

 

 

 

10、课内阅读

真的又过来一群大雁,他们照样呼唤。那只年轻的雄鹅答道“:等一等! 等一等!我就来。”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

大雁们还是听到了他的叫声。他们掉过头来慢慢地朝回飞,看他是不是真要跟着去。“等一等!等一等!”他一面叫着一面进行新的尝试。

男孩坐在围墙上,这一切都听得一清二楚。“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他们会伤心的。”

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他喊道。恰恰就在这一瞬间,雄鹅学会了怎样腾空而起。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雄鹅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头晕目眩了。等他想到应该放开雄鹅的脖子时,已经到了高空。如果他现在一松手,肯定会掉到地上摔死。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扇动。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头晕目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牛二虎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尼尔斯为何要阻止雄鹅飞走?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断(jiān  jiàn),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jiào  jué),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 姿势)与娴熟(技艺 技能)。

1用“√”再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选文按照___________顺序,分别描写除夕和初一的特点。除夕的特点是___________,初一的特点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3除夕的活动具体有哪些?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鞭”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鞭子;②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③成串的小爆竹。请给下列加点的“鞭”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快马加_____  (2)放_____  (3)教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的作用。

6古今文人曾写下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请你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35%

(一)默写《杨氏之子》,比一比谁的字最漂亮。并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5分)

 

 

 

 

 

 

 

 

 

 

 

 

 

 

 

 

 

 

 

 

 

 

 

 

 

 

 

 

 

 

 

 

 

 

 

 

 

 

 

 

 

 

 

 

 

 

 

 

 

 

 

 

 

 

 

 

 

 

 

 

 

 

 

 

 

 

 

 

 

 

 

 

 

 

 

 

 

 

 

 

 

 

 

 

 

 

 

 

 

 

 

 

 

 

 

 

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挑  水

一天,妈妈叫我去挑水,我说:怎么能挑得动一担水呢?妈妈说:试试嘛。”“好吧!我答应了。

我挑起桶走到李奶奶家的井台上,先放下一只,再把另一只桶挂在水担钩上,伸进井里,左摆一直,右晃一下,好不容易才打进小半桶水,可把我气急了!我把姐姐找来,把挂着桶的水担塞到姐姐手里。姐姐边做示范边耐心地对我说:你先把桶靠近井壁一边,再用力往另一边拉,紧接着往下一按,水就会灌满桶的。如果还不很满,你可以把桶提起来,离开水面,然后再往下一蹲,水一定会灌满桶的。说着,姐姐把那桶水灌满了,像是没费力气就提了上来。

我把另一只桶挂在钩上,伸进水里,学着姐姐的样子做了,果然,水就乖乖地灌满桶了,我也把这桶水提了上来。我把两桶水分别挂在担钩上,弓下腰,侧开步子,挑起了这担水,我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五步,肩膀就疼起来。我用手使劲往上托住水担,脸涨得通红,脚步歪歪扭扭的,没有个准儿,半道上,我实在挑不动了,只好让姐姐替我把这担水挑到了家里。

妈妈对我说:你第一次挑水,能挑半桶也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挑着两个半桶水还在道上歇了一次,才到家里。就这样我还是累得直喘粗气。但我并不灰心,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以不摇不晃地挑到了家里。

妈妈瞅着我稳实的步子,说:挑水这活你已会干了,记住,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什么也能学会。

(1)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挑水时打水的句子。

(3)把描写姐姐打水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姐姐打水的动作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过去我挑两个半桶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学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按文章内容填空。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辩论家”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18、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题目:________的味道 

提示:味道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气味;②味;③意味,趣味。哪一种意思引起了你的回忆?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是一段难忘的成长经历,还是一次深刻的阅读感悟……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文章。

要求: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既要学习又要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