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4)___________________,焜黄华叶衰。

(5)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2、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句子。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3、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再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

(1)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大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这片海水当中,影影绰绰看得出蜘蛛像一个很小的小岛。

影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蜘蛛似乎只剩了两条腿,但后来变成三条,四条……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满分5 manfen5.com

 

 

5、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是全文的__________字针对上文所说,自己养花不是为了搞________________;针对下文而言,自己养花不是为了计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于的过程。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采薇(节选)

昔我__________矣,杨柳依依。

今我________思,雨雪霏霏。

______迟迟,栽渴载饥。

我心______ ,莫知我哀!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选自《 ____________》。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

雨:A.yǔ(       )B.yù(       

迟迟:A.迟到(       )B.迟缓的样子(       

载:A.zǎi(       )B.zài(       

莫:A.不要(       )B.没有人(       

【4】诗中与“昔”相对的字是“______”,由此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分别是:①_______;② __________

【5】从诗中可知,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地点是_______,处境是_______。一个“_______ ”字体现了此时主人公内心无限的_______之情。

8、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负担,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因为只有一个名(),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不一会儿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 )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给文中加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父亲为什么觉得贫困生的名额应该归嘎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样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一双脚上的修养》

一双脚上的修养

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来这里,总能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北方冬天的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水马上就会化作污水。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紧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身后,我猛一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我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疚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

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指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1文本第2自然段描述的“雪一下”带来的麻烦是什么?(   )

A.下雪天,视线模糊。 B.天寒地冻,容易冻伤和感冒。

C.天气恶劣,影响人们出行。 D.鞋上沾脏雪,走过之处留下脏脚印。

2文本第3自然段中的“涂鸦”指什么?(   )

A.把屋内涂黑一片像乌鸦。

B.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画画。

C.自己字写得难看或文章写得不好。

D.双脚在地板上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3“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缩了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4第4自然段中,“她”为什么眼里有泪光闪现?(   )

A.送水工戴着老旧的棉帽子,穿着军绿大衣。

B.送水工脚上套了塑料袋,走过之处干干净净。

C.送水工“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D.女工不断地擦地板,又看到扎眼的地板,心里觉得委屈。

5联系文本,作者认为的“修养”是什么?(   )

A.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

B.一个人举手投足要很细心。

C.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他人着想。

D.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

6你觉得“送水的男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句子或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我们还要具备哪些修养?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至少举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以上文段选自__  _(国家)著名作家__ __的小说《__   __》。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请判断下列低头的寓意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谦虚;(  )

B.第1自然段低头的含义是逆来顺受(  )

C.第4自然段低头的含义逆来顺受。(  )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 )

A. 谦虚是美德。

B. 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C. 在社会中生存,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13、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的很低,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就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艰难前行,瘦小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选自《意林》)

1“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中的“端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3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限时检测

讨债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10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上,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方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10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惟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10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方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10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10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 “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双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10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题目“讨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那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是通过哪几件具体的事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穷不能穷孩子”中两个“穷”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母亲讨债时的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一句中爸欲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我”对母亲评价变化的四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文章最后一段写几句点评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靠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柔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一个人不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你参加过什么节日的风俗活动?请你根据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详略得当。

(2)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