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2____________一岁除,_____________入屠苏。选自宋朝_________写的《元日》,写的是 _______时的情景。

3)《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填文中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小孩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填文中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杀鸡用牛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里送鹅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八仙过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十五个吊桶打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小葱拌豆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泥菩萨过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打破沙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中捞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猫哭老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飞峨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词积累,把表格填写完整。

作者

诗(词)句

诗(词)题

杜甫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

《春夜喜雨》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______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

_______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_______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

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六盘山》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乖巧( 奇异(   精致(   慈爱(

 

5、用所给的字组词,再把所组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______

(2)早上,南山公园里的空气非常______

(3)星期一,我们戴着______的红领巾来到了学校。

(4)小辉一不小心被铅笔刀划了一下,______的血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5)妈妈买了一束漂亮的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 路上的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4】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寒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1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不住,________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

2“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 )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4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请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这句话在选段中的作用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干什么都困难重重?用“√”选出。

A.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

B.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 )

C.打起桩来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

D.没有任何防御力量或者手段来抗击野人或者野兽的袭击。( )

3从鲁滨逊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全布置好住所这件事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体现了鲁滨逊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叛乱等。

10、阅读理解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jué jiáo)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zā zhā)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1选择括号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2认真读上面一段话,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啊!我不由得呆住了”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我”“呆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描写老班长吃草根的句子,老班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体会到老班长怎样的高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 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画出来。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请根据 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             )的心理。

A.残暴

B.不舍

C.悲伤

D.生气

【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徐庶:_____________

刘备: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结尾,你推测下面的情节会是(       )。

A.煮酒论英雄

B.桃园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12、阅读理解。

母亲的书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也读不完的。//第一部分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晚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色彩缤纷的丝线,用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的图案和颜色,仿佛都是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皇历。她在床头小几的抽屉里、厨房碗橱的抽屉里,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来说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崽、修理牛栏猪圈、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皇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被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它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她手捧受伤的小鸡,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流,我都要哭了。

皇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皇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对“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觉得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儿,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第二部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第三部分

1短文中,“我”的身份是(   )

A.郎中 B.养鸡人 C.绣花女 D.教师

2作者说母亲的那本橡皮纸的书是“无字天书”,是因为那本书里只有(   )

A.木字旁的字 B.丝线、花样和鞋面

C.草字头的字 D.二十四节气

3母亲的那本“无字天书”里,最厚的一页是(   )

A.丝线 B.花样 C.水绿缎子鞋面 D.橡皮纸

4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流泪的是(   )

A.受伤的小鸡 B.作者的母亲

C.文中的“我” D.母鸡

5“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表明“我”当时(   )

A.很想验证老师教的比喻白发。

B.很想找到“白露为霜”的答案。

C.很关心和心疼母亲。

D.很不理解诗经的含义。

6根据短文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短文中,作者提到的母亲的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部分所写的几方面内容,可以分别用3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选丝线、绣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三部分,先解释“博古通今”的意思,再谈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哪个事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很多语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相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为的星,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所以(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第①段画线句是从宇航员外太空瞭望的角度描绘了地球的___外观,表达了__的感情。

2对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从程度上强调了地球上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久。

B. 说明人类随意的毁坏行为使地球再生资源极困难。

C. 这二个词语连用,从语气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D. 体现了地球资源有限,引发读者保护地球的思考。

3请在第④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4请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完成填空:

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摇篮,但是,因为______,又因为______,还因为______,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成“被”字句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3.一大滴松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

改成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么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改成肯定句

5.同学们选举他。当选少先队员。(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忘不了你的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人曾给你帮助、关心、照顾、鼓励……选择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这一件事给你印象最深,感情最强烈。请将此事写具体。

要求:

(1)请先补充题目。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在280字左右。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