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唱反调,写反义词。

自由——_____ 幼稚——_____ 静寂——_____

沉重——_____ 清晰——_____ 崎岖——_____

2、按要求填写诗句。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表达诗人志向的:“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

描绘动人春景的:“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3、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______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________

3.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辛勤耕耘的见证。__________

4.花儿以它浓郁的芳香,作为对哺育它的大自然的回报。__________

4、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积累。 

《如梦令》和《渔歌子》中直接写出词人流连忘返的句子分别是: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于谦用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李贺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 )的辛苦,提醒人们( ),诗歌表达了对农民(   ),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人与海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鲨鱼。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节选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___________。老人已经___________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___________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最后到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_______________

【2】根据梗概内容,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3】《节选》中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明威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下面是《老人与海》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说说理由。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雾。

我喜欢那使世界呈现出( méng  lóng)________________之美的雾,我赞美雾之神那种象征派诗人般的笔法。

有人说过:落雾的时候,世界整个地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子,而这屋子[      ]没有门,[      ]没有窗,你既无从进去,也无从出去,只有在那一片白色的氲中,和自己的影子捉迷藏。这真是一种很有趣的说法。

古今诗人吟雾的词句很多,宋代的词人秦观就曾经写过这样的向子“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这八个字在纸上展现出那一片微茫的境界。

美国一位现代诗人桑得堡也曾写过: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

他的( xiǎng  xiàng)______________的确非常丰富,还有什么比猫的足更能表现出那轻而软、落地无声的雾呢?

在雾中,一个富露堂皇的世界隐去了,我们排徊雾中,正知读到一首意境高远、含蓄(shēn  hòu)______________的诗,其妙处只可意会。你在中一步步地向前移时,正如将诗中妙句一字一字地行细水。当你隔着一片浓雾,忽然听到你热悉的那条小河的水音,那份喜悦,决不是阳光高照时所能体会得到的。

我喜欢雾霭烟横的晨昏,一如我喜欢晓阴翳日的微雨天气,薄雾与轻阴( lǒng  zhào)______________下的世界,[      ]是那样迷离恍物,使人有无处不凄凉之感,[      ]霏雾弄睛的光景,不是给予人无现的希望吗?

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美的阳光。

1阅读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在其后面写出词语。

2摘录表示在雾天感觉很模糊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方括号里。

①不但……而且……   ②既……也……   ③虽然……但是……

4作者把雾中的世界比作_________________,把在雾中一步步地向前那移时的感觉比作____________

1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生守则》就是同学们的“规矩”,学校不仅要求你背诵,更要求你遵守,即“‘背’”到做到”。你做到了,是合格学生;做不到,就要接受专门的教育,非让你做到不可。因为“守则”是“共同遵守的规则”,《中小学生守则》,就是中小学共同遵守的规则。

我们国家,1981年就颁布了《小学生守则》,1991年颁布了《中学生守则》,2004年《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守则》实施的十几年中又经过多次修订,于2015年8月27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全文如下:

一、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三、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四、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五、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六、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七、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八、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九、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此守则将对我们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也许你会问,其他国家是不是也有“中小学生守则”之类的规则?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我们来读一读英国的《中小学生守则》吧,相信它会带给你许多思考或不一样的感受。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已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我们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吧,做一个既守规

矩又富于创新的优秀学生。

1规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进学习,但要控制上网时间、不上非法网站、

不玩网络游戏等,是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第几条规定的?(  

A. 2   B. 3   C. 5   D. 7

2规定学生遇到危险时,可以自己先跑,而不管其他任何人或事,是英国《中小学生守则》第几条规定的?(

A. 4   B. 6   C. 8   D. 10

3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更强调学生成长中的哪一个方面?(  

A.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C. 认真写作业好好学习   D. 要循规蹈矩听从指挥

4下列属于低碳环保生活的例子是哪一个?(

A. 主动分担家务   B. 节粮节水节电

C. 先举手,后提问   D.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回答题。

.有同学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有必要。你认为

呢?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总是上课默默地听、默默地记,下课独自看书。同学们偶尔找他说话,他总是爱理不理。有同学认为他不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他不以为然。你有什么看法呢?结合本文说明理由(至少提到两处《中小学生守则》)。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谎好不好?请根据本文内容说明理由(至少提到两处《中小学生守则》)。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出                  C.相                  D.

(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2)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5】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在原文中具体指什么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   的感情。

A. 亲热 B. 蔑视 C. 仇恨 D. 喜爱

2她就捞起那条青鱼中的的意思是  

A. 从水里取东西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取 D. 得到机会

3请写出表示凡卡受虐待的动词(至少4个)。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卡从哪几个方面向爷爷诉说了他在鞋铺里受到的种种折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拾鱼有统一标准吗?因为凡卡从尾巴上弄起,老板娘就捞起那条青鱼,直戳凡卡的脸,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坚持阅读

文·王蒙(节选自《文化掂量》)

在人们日益以触屏浏览取代苦读攻读的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深度的与认真的阅读呢?通过手机什么都知道了,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头脑的独立思考吗?

而我自己呢,不能忘记九岁时候到“民众教育馆”借阅雨果《悲惨世界》的情景:我沉浸在以德报怨的主教对冉阿让的灵魂冲击里,我相信着,人们本来应该有多么好。

不能忘记十来岁时我对于《大学》《孝经》《唐诗三百首》《苏辛词》等的狂热阅读与高声朗读背诵,那也是一种体验:人可以变得更雅训,道理可以变成人格,规范可以变成尊严与骄傲

不能忘记十一二岁时从地下党员那里借来的华岗著《社会发展史纲》、艾思奇著《大众哲学》,新知书店的社会科学丛书:杜民著《论社会主义革命》、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那是吹开雾霾的强风,读了这些书,像是吃饱添了力气,像是冲浪登上了波峰。

不能忘记十八九岁时对于中外文学经典的沉潜:鲁迅使我严峻,巴金使我燃烧,托尔斯泰使我赞美,歌德使我敬佩,契诃夫使我温柔忧郁,法捷耶夫使我敬仰感叹……而在艰难的时刻,是狄更斯陪伴了我,使我知道人必须经受风雨雷电、惊涛骇浪。

读书使我充实,阅读使我开阔,阅读使我成长,阅读使我聪明而且坚强,阅读使我绝处逢生,阅读使我在困惑中保持快乐地前进。

书与生活可以互证、可以互补、可以互见。就是说,通过读书,我看出生活是怎么回事;通过生活,我看出书是怎么回事。

获得信息越是便捷、舒适、海量化,越要认真读书,读费脑筋的书。用脑筋读书,而绝对不只是随大流、随趣味、得意于精通八卦,夸夸其谈,最后变成聪明的、万事通型的白痴。

坚持阅读,受益无穷。在触屏时代,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1】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什么句式?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沉浸:______________ 骄傲:____________

【3】用“﹏﹏﹏”标出本文的中心句,简要说明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的?

                                           

【4】如何应对网络触屏时代碎片化浏览?用“   ”在文中标出。

【5】介绍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并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再现了许多中外著名作家,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欢乐园。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请你写一篇习作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