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词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 春城: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 (《游园不值》) 小扣: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学弈》) 之: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学弈》) 之: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强qiǎng_______ qiáng_______
作zuō_______ zuò________
嚼jiáo_______ jué________
3、六年语文学习,你已熟记了不少古诗词。请把下面的诗词补充完整。
(1)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梦想 ( )的翅膀 ( )的活动
( )地点头 ( )地宣布 ( )地考虑
开得( ) 跑得( ) 观察得( )
展开( ) 表演( ) 交换( )
5、把成语补充完整。
视死如________ 一声不________ 星罗________布 ________沛流离
________,战无不胜。 近朱者赤,________。 胜不骄,___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8、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1】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2】“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①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她:“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②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③他一项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④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给下列词语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自卑(bī bēi) 筹款(ch6u qiú)估量(liáng liàng)捐钱(juān juē)
【2】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非富则贵: _____________
(2)自卑: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交代( )况且( )拖累( )估量( )
【4】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当妈妈取出5块钱捐款时,小男孩欲言又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了解情况后,妈妈教育小男孩_____________,所以使他抬起了头,再也不感到自卑了。
(3)短文以《抬起头来做人》为题,这个题目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用是 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四句话都使用了引号,请分别为这些引号选择准确的用法。
第①句:_____________ 第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第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标明直接引用的话B.标明需要强调的词
C.标明有特殊含义的词D.标明需要解释的词
10、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北平的中秋(节选)
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到了。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端午(节选)
北京的端午节是要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
B.景物
C.估计
D.情形
【2】以下有关片段(一)中“除夕”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都在欢庆除夕,除夕是那么的红火热闹。
B.人们非常重视除夕夜,除夕夜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C.除夕并没有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描写得很简单。
D.除夕“守岁”既有珍惜光阴,又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
【3】三个片段都描写了传统佳节的一些习俗,除了这一点,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请对以下说法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都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佳节的一些风俗。______
(2)都表达了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______
(3)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______
【4】从三个片段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老舍的语言特色,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B.语言尖锐犀利,运用大量反语。
C.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D.语言精准简练,让人倍感亲切与自然。
【5】有人说,现在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节日习俗太烦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要不要舍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向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为什么说"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由中国首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材料二: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材料三:
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上述材料是围绕北京冬奥会的话题展开,三则材料分别从24届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及城市、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
【2】请你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冬梦”的设计都融入了哪些“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
【3】“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你觉得它的设计新颖独特在哪里?(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主办城市的市民,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热爱)生活 (_____)平静 (_____)头发
(2)头发(花白) 脸蛋(_____) 生活(_____)
【2】这篇文章中捕抓了哪些人物看书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镜头中的人物表现,告诉了作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读书吗?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有关读书的什么名言呢?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 )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一艘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使人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3】从选文中不可以看出鲁滨逊历尽苦难之后的心态的是( )
A.知足安命 B.勇敢地生活下去
C.绝望,无可奈何 D.乐观面对现实
15、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理掉了一堆堆的垃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自拟题目习作。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了2020年必定不平凡,同学们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不能到学校上课。在“停课不停学”的日子里,你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在家中进行线上学习,这期间一定有难忘的经历,让你感受到别样的滋味与成长。请你把自己最想写的事情写下来,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情写下来。
要求:
1.自拟题目。2.表达真情实感。3.把重点内容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