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短文填空。

1)赵一曼已经和普通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而她却要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这体现了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2)结合文中画“——”的句子,可知道,赵一曼又没有碗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下文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这里我们能进一步感受到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3)炊事员老李看到赵一曼将饭换成了野菜粥,眼里含着泪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联词语作用大,恰当运用掌握它。

(1)(   )发芽,这些种子(   )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2)(   )生命存在,这种力(   )要显现。

(3)(   )上面的石块如何重,它(   )能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4)(   )这种坚韧的草,(   )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5)(   )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   )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   )能不断深化认识,(   )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3、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课文传真

(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可以看出当时情况____,请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下:__________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_____,似乎_____,我又感觉要是_____,准会_____。这段话写出了孔隙_____的特点。

(3)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当你遇到问题想去向专家讨教的时候,你会想起古今贤文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这个春天,生机盎然,当我们看到美丽芬芳的桃花时,就会想起张志和的诗句“______________”看到三亚那精美绝伦的落日,就会想起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_”看到气势磅礴的长江,就会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或积累到的内容填空:(7分)

(1)兄弟不和,人们会用   来劝说他们。(1分)

(2)本学期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 》,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中表现诗人与妻儿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做班主任工作非常细致,校长赞扬她: 。(用诗句)

(5)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而苏轼在《浣溪沙》中却用词句     。表达了不自哀白发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

完成下列各小题。

【1】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2】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3】“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4】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7、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鲁迅与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他(经常  常常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恶毒  凶恶),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护  热爱  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  浪费  消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圈出文中括号内确切的词语。

(经常  常常   曾经)________说过         环境多么________(恶劣   恶毒  凶恶)

(爱护  热爱  爱惜)________自己的时间           (耗费  浪费  消费)________别人的时间

2在第三第四小节中用“________”划出能概括全节意思的句子。

3理解句中词语,按要求答题。

A“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的意思是________

①用上,说明以前没抓紧,晚年以后,活在世上时间不多了,所以更要抓紧。

②用说明晚年鲁迅的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更抓紧。

③用上,说明鲁迅以前抓得紧,晚年比以前抓得还要紧,突出鲁迅一贯抓紧时间。

B“哪里有天才?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①不知道哪里有天才。

②世上没有天才。

③到哪里去找天才。

43小节写鲁迅抓紧时间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一节中有三处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鲁迅的事,请简单介绍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莹儿,你也好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结合课文说说你对“气节”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来看望他。香港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使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胶管,那么短短的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朋友在香港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几年前,一个朋友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的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看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1解释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解人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很明显,这里的小市民并不是指个子矮小的市民,而是指________________的市民。说朋友身上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个故事中画浪线句子抓住这个朋友的____________来进行描写,与门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给文章命题时,有人建议用温暖的城市,有人建议用温暖城市的细节,你决定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

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目不识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紧不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填空.

(1) “神州”指中国,请你再写出中国的别称(至少两个) 

(2) 题目中的“平安符”是指 

(3) 第4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了

(4) 第5自然段中“愧疚”一词的近义词是 ,从中表达了“我 的心情。

【3】回答问题。

(1) 有人认为娘用红布包信祈求儿子平安是迷信的举动,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我们长大赚到钱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孝顺他们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去孝顺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去的尽(jìn jǐ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y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读音。

【2】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轻轻悄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请联系生活实际,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也写一写日子的来去匆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瓜农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瓜农一路恶声威胁。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瓜农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瓜农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瓜农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瓜农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人赃俱获:______________

(2)调侃: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从“揪”一词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

【4】第④自然段“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联系上下文,“惨剧”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第⑥自然段“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和别的父母的表现形成________

【6】第⑦自然段“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拒绝的是___________,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6、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7、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台  (35分)

题目:掌声

要求:(1)要把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写清楚。

  (2)要文通句顺,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