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义词填空
1.(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件事根本不是什么( ),早就公开了。
3.他看上去一点也不( ),显得很镇定。
4.一切( )都不存在了,鲁滨孙终于安全回到了祖国。
5.两个孩子性格各异,小姑娘乖巧可爱,小弟弟却( )极了。
2、请将《浣溪沙》这首诗的意思翻译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远古走来,__________________;你向未来奔去,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纯洁的清流,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我很喜欢读这些句子。
4、我会填词语。
①立刻喊起来 立刻________
②一个比一个大 一________比一________
5、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
4.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目送归鸿难。
6.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
7.岁寒, __________________。
8.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 ②却看:___________ ③漫: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9、课内阅读:
陆羽与《茶经》(节选)
二十一岁那年,陆羽为了搜集撰写《茶经》的资料,开始游历天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足迹遍布巴山蜀水、荆楚大地、吴越山川……每到一处,陆羽都向当地百姓请教如何种茶、制茶、烹茶、饮茶,并把搜集到的资料详细记入“茶汇”。他还细心地将各种茶叶制成标本,随船运回老家。经过十六年的游历后,陆羽隐居浙江湖州,潜心从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凭借实地,考察三十二州茶叶产地所获的资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历时五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又过了五年,经增补修订的《茶经》正式出版,这时,陆羽已经四十七岁了。整部巨著的完成,历时二十六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标”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除了部首外有 画。“标”的解释有:①树木的末端。②记号。③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④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文中的“标”应取第 种解释。
【2】从文段中可看出《茶经》这本书的内容有 、 、 。
【3】作者写陆羽游历天下搜集资料,先写游历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搜集资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把这段话划分为两层,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比头高
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时候,他甚至会粗鲁地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面对盛怒的父亲,我伤心又沮丧。我默不作声,心里却在说:不要再像管小孩一样管我!
那时对生活、对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父亲给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这类的评价chī之以鼻。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我眉飞色舞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瞥:“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更加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热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筷子放到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
“你以为你很对?”父亲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你对个屁!”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简单,这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
“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起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
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家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母亲也附和着叫我把手举起来。我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拔腿走出房间。
父亲在我身后大喊:“给我回来!”
可我没有听,我想以出去迫使他明白他自己的过错。
然而,①没等我跨出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地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经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了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
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地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②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的有多好,讲的有多好,你都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难道想做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我看到他眼中泪光闪动……
手比头高!③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面的疾风,一下子开启了我的心智。
我终于悟出了自己的浮躁和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而深沉的期盼。④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对父亲说:“父亲,错怪您了,其实我不知道错怪了您多少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chī | _____ |
________之以鼻 | 攥紧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中对父亲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中的“手比头高”中“手”的意思是什么?父亲的这句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③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④:“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依据文章的内容,你认为“我”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丑石(节选)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校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么大气力,因为河并不甚远,随便去搬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路,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摇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撫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茵、黑斑。我们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昐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颃石,出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搡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黩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丑石”的丑,体现在哪些方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丑石”的认识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 D.表示递进
【2】仿照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_,有____的时候;______,有______的时候;______,有______的时候。
【3】这段话的开头,作者以“燕子来去”“_________”“________”三种自然界的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返形成对比,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______和对已逝日子的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有( )
A.借美好的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B.把情感融入具体的叙事之中。
13、 青城天下幽
高缨
青城山与峨眉山同负盛名,人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假如说峨眉山是一个俊秀的美男子,那么青城山便是一位恬淡幽静的淑女。
青城山整个儿都是绿的。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万千杂树,铺地遮天,更有老藤悬于峭壁,苔藓抹上怪石,幽兰垂在岩畔,池上浮萍,泉边百草。山外风来,风是绿的;林间洒过一阵雨,雨珠儿也是绿的。难怪杜甫在此留下了“缘云拟住最高峰”的名句,贾岛也形容“万岭深积翠”。自然这万绿丛中,也有花叶斑斑点点,春有山茶,夏有海棠,秋有红枫,冬有冰花,却衬得青城更加的绿。
青城山又是一个寂静的世界。这儿远离市声,一尘不染,纯然是大自然的原貌。游人踏上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高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若是在“天然阁”的林荫伫立,能见白鹭翩翩起落;若是在“云巢”的崖下停步,可闻林涛的轻叹。坐在“凝翠桥”头小歇,有山泉的清音;穿过凿岩成路的“偏桥”,又传来杜鹃啼唱;立在最高峰的“呼应亭”上仰天一啸,四山答以回声;而如果在山中住宿一夜,知更鸟会伴随着一枕清梦。当然,从“上天梯”攀上绝壁的时候,会吓出点儿汗来,却大可领略一番探险者的情趣。
这山色的幽,山境的静,构成了青城的“幽”。青城的幽,青城的美,青城的古朴和文明,以及林涛、泉声、云海、日出,都属于不畏攀登的人们!
(选自中同三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删改)
【1】读短文,填空。
(1)青城山自古就有“_____”的美誉,这一旅游胜地最大的特点是_____。
(2)最后一段中的第_____句概括了个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就短文而言,作者使用了_____结构方式。
(4)从作者“见白鹭起落”“闻林涛轻叹”“_____”“_____”“鸟伴清梦”“攀援绝壁”等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探险者的一番情趣。
【2】在读到“游人踏上曲径……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联想到“曲径_____”这个成语。
【3】短文第三自然段写了青城山的绿,这和青城山的“幽”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既然写青城山的静,为什么还会写到各种微小的自然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明明写的是青城山,开篇为什么还要提到峨眉山?请说一说这是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说“风是绿的”“雨珠儿也是绿的”,风和雨怎么可能是绿的呢?请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说下面提供的材料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例:“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
“春有山茶,夏有海案,秋有红枫,冬有冰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短文最后一句话,你得到哪些启示?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晴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张口结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吉鸿昌____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_的感情。
【4】敌人要杀害吉鸿昌时,他提出了哪两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成语概括)的高尚品质。
15、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擂台。
读下面短文的开头,开展想象,续写下文。看谁写得更精彩!
猪八戒办学
唐僧、孙悟空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回来,在长安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伙儿对他们的成功十分羡慕,也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去西天取经的经验,提议办一所取经学校。当时,唐僧、孙悟空、沙僧已调往其他部门任要职,于是推荐了最佳人选猪八戒担任校长,请他主讲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经验和体会。开学典礼那一天,猪校长满怀激情、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